本報訊在城市大型商場、超市全面實行商品準入工程并取得成效后,浙江省工商局進而試行百縣農村小商店商品準入工程,探索確保農村消費安全的有效途徑,試點以來轄區內未發生惡性商品質量案件。
此前,浙江省工商局深入農村市場調查,發現農村小商店面廣、量大、分散,經營者素質和商品質量普遍較低,假冒
偽劣商品坑農事件時有發生;同時,農村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維權知識貧乏,受到坑害后往往不去處理或不知如何處理,致使農村制假、售假行為有恃無恐。去年下半年以來,該局在義烏市義西工商所試點,率先對轄區內210多家農村小商店實施分級、分類、分層次的商品準入制度。
這項制度主要規范零售和批發兩個環節。對零售商店,義西工商所實行“進貨登記備案制”,要求零售商店對銷售的商品必須向工商部門提供進貨登記備案;對批發商店,實行“供貨登記備案制”,要求集鎮批發商店在向農村小商店供貨時,填寫由工商部門制定的供貨登記備查表,必須向購貨方開具由工商部門統一印制的商品銷售信譽卡。
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問題食品的專項監督,浙江工商部門還出臺了“不合格商品銷毀登記備案制”,規定凡過期、變質、失效的商品不得上柜銷售,經營者一旦發現此類商品,必須立即自行銷毀,或交有關政府部門處理。這個過程由工商部門在各地組織的基層消費維權監督站、點配合監督,并將處理情況登記備案,上報各地工商所。
到目前為止,義西工商所已在轄區內所有的小商店建立商品準入制度,7家對登記制度實施規范的商店被授予首批“農村商品準入示范店”的稱號,22家制度落實到位且商業信譽良好的商店榮獲“農村信用示范店”稱號。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惡性商品質量案件,普通消費糾紛也明顯減少。(林毅 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