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時代商報報道 劣質水、致癌水的水源大多來自自來水、井水和天然水,加工設備陳舊,水質大打折扣。有些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的個人和黑企業,直接用市場上回收過來的舊瓶子灌入自來水。瞬間自來水就變成了礦泉水。在全國范圍內,今年約有150億瓶劣質水流入市場,對人體的健康構成較大危害。
劣質水
生存在人流稠密的流動市場,這為造假者提供了“廣闊市場”。
目前水市場暴露的問題很多,垃圾水、致癌水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現象。一位行業知情人士透露,“劣質水、致癌水對人體的危害程度遠遠大于假奶粉和毒粉絲。”
中國食品行業一位權威人士給記者拿出一組數據:從全國市場上看,平均有3成左右的礦泉水不合格。如一向比較規范的北京市場,約有600多家企業擁有執照,一半以上都在生產桶裝水。加上數額龐大的“黑企業”,水企業總數超過千家,魚目混珠的現象十分嚴重。
他告訴記者:“在全國范圍內,今年約有150億瓶劣質水流入市場,對人體的健康構成較大危害。”記者問:“這150億瓶水是怎樣得出來的?”他笑著說:“這個數字相當保守,實際數字遠遠大于這些!彼扑悖骸鞍凑杖种坏闹袊嗣刻旌纫黄康V泉水,每天消耗4億瓶水。按照一年平均5個月的飲水期,國人一年最低飲用600億瓶礦泉水。再按25%的不合格水流入市場計算,至少有150億瓶劣質水流入市場!
報料 劣質水慣用“移花接木”
本報昨天開通讀者熱線后,報料者不斷,他們在表達憤怒的同時,也揭露了身邊所看到的一幕幕
。
●水龍頭里擰出“純凈水”
讀者王先生報料說:在東陵區有一家純凈水家庭作坊。平時一位50多歲老太太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洗刷從市場上收購回來的舊水桶,然后在臟兮兮的環境里灌裝“純凈水”。
●劣質桶更是害人不淺
讀者馬女士報料說:“她自家的桶裝水過了一段時間后,桶底顏色發綠;有的純凈水喝完后肚子疼。”行業人士向記者揭秘:由于水桶消毒不徹底,桶裝水時間一長,顏色才會發綠。這是由于消毒不利造成水桶中大量繁殖細菌引起的。
發言 劣質水肉眼不易識別
據沈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有關人士介紹,市場上流通的劣質水市民識別起來很困難,需要相關檢驗才能區分。于純凈水的檢驗一般分為電導率、高錳酸鉀消耗量、亞硝酸鹽、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霉菌、酵母菌等幾項;礦泉水的檢驗項目包括鍶、偏硅酸、氟化物、亞硝酸鹽、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如果像大腸桿菌這些指標超標,對于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專家觀點:
杭州娃哈哈遼寧銷售分公司李東偉總經理表示:劣質水的低價位讓一些經營者惟利是圖,使得這些水很容易在流動人口較多的火車站、步行街上流通。消費者在這些場所購水應當提高警惕。
樂百氏(廣東)公司沈陽分公司的王彤經理告訴記者,市場上的劣質水確實不易識別,但很多劣質水的包裝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王經理稱,劣質水一般包裝很差,表現在瓶體透明度比名牌純凈水要差;商標印刷較模糊;另外一點就是瓶口的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現漏水的現象。
事實上,飲用水市場上劣質瓶、劣質水等現象的存在,已經使很多企業如鯁在喉。不少售假集團都是“一條龍”經營,已經形成相關產業鏈條。他們的生產具有隱匿性,不會大批量做,而是“現買現賣”,即在有了訂單后才進行生產。為此,不少知名企業的瓶裝水都吃了他們的虧,F在也有不少劣質水生產企業使用回收的水瓶灌水二次銷售,污染很大。
進展 沈陽將全力“圍剿”劣質水
沈陽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惜代價對假冒偽劣瓶裝水進行打擊。沈陽市工商局12315申訴中心丁浩哲處長告訴記者,若發現有售假制假行為,工商部門將全力清查。他還建議,沈陽制水行業應當主動向政府部門舉報售假制假行為,為執法部門提供更多的線索。
本報昨日推出的遼寧水市場黑洞調查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飲用水質量問題已引起沈陽質監、工商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已著手開展全市飲用水大檢查。
主任記者 李守東 記者 朱洲 王悅海
遼寧水市場黑洞調查系列報道之二
采訪手記<<<
那些生產劣質水的黑企業造假手段并不高明,但危害卻異常嚴重。中國食品業的一位權威人士感慨:“告訴你們的垃圾水數字相當保守。說得太多了,你們會說我聳人聽聞。”
就在昨天,記者從長春同行了解到,長春市執法部門一舉打掉了一家靠井水“賣錢”的黑企業!八麄冊旒俚氖侄尾桓呙鳎[蔽了,這為執法部門打假帶來難度!弊蛉者|沈某相關執法部門高層如是說,“我們歡迎消費者舉報,只要發現一個就查處一個!弊x者朋友,為了我們的健康,早點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