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7月7日電高峽出平湖的長江三峽地帶,今年可謂好戲連臺:明達玻璃(廈門)有限公司剛剛與萬州簽定庫區最大的對口支援產業項目--投資36億元開發鹽氣化工產業鏈;新加坡進駐中國西部的第一家大型工業企業--重慶新涪食品有限公司也在涪陵竣工投產……看著一撥撥企業相繼落戶庫區,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
書記馬正其說:有全國各省市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庫區的繁榮指日可待。
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工程涉及到的百萬庫區移民,成了制約這項宏偉工程成敗的關鍵。為了集中全國力量破解這道難題,早在三峽工程開工前夕,國務院就號召全國人民對口支援三峽庫區;1994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文件,要求各省市和中央各部委積極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支援三峽移民和庫區建設。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經濟技術合作司的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已有21個省市、10個大中城市和50多個國家部委或部門,采用興辦項目、交流技術、拓展市場、勞務輸出、培養人才、資金幫扶等多種途徑,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移民搬遷和經濟建設。到目前,整個三峽庫區已經引進資金160多億元,相當于同期移民資金的三分之一。
這些資金或項目的引入,成了庫區發展的強力助推器,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庫區的移民搬遷,而且大大改善了庫區的基礎條件。
記者了解到,到目前為止,涪陵已有34家、萬州已有71家淹沒搬遷企業與對口支援企業直接合作。外來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資金入股、品牌合作等多種形式,對庫區企業實施組合技改搬遷,既盤活了淹沒企業的資產存量,又減少了支援方的前期投入和建設周期,到達了雙贏的效果。浙江娃哈哈集團以支援三峽庫區為平臺,摸索出了在一整套在外地辦分廠的經驗。繼在涪陵開辦分廠以后,他們先后在綿陽、宜賓等西部地區部設立了10多個分廠,有效地占領了西部市場。
重慶市移民局的統計顯示,重慶庫區的對口支援工業項目不僅解決了2萬多人的就業問題,還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24億多元。
(陳敏 黃豁 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