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借青島舉辦“韓國周”之際,應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邀請,韓國正修大學校長崔成五,全州大學校長李南植,以及韓國唯一一所網絡大學漢城 D
IGITAL大學校長禹誠來到青島。在青期間,本報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采訪,請他們介紹了韓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和他們眼中的中國職業教育。
現代職業教育應培養多技
能復合型人才
正修大學是韓國勞動部勞動培訓中心下屬的23家職業學院之一。作為該校校長,崔成五認為韓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近40年以來經歷了一次重要的轉變。“韓國職業教育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發展,當時韓國制造業剛剛起步,企業需要大量經過職業培訓的勞動力。后來隨著現代經濟的到來,職業教育的模式和目標也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韓國職業教育已經從一種普遍基本的教育轉化到人才的高新技術培養上。為了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們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多技能綜合素質。”
談到中國目前的職業教育,崔成五認為,當前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很快,在規模上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量,但他認為中國職業教育仍有自己的問題:“現在的中國職業技能教育過于重視單一的技能培訓,忽視了學生多技能的培養。從韓國的發展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會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他強調,“教育不能將目標只放到現在,而應該將眼光放長遠,認清經濟發展的方向,讓職業教育從單一走向復合,培養多技能的人才。”
與企業合作是職業學校發展的根本
“職業教育的變化是根據公司企業的要求而變的,企業的要求是職業教育變化的原因。”在談及韓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及轉變時,韓國全州大學校長李南植這樣認為。
韓國的職業教育大體分為兩大塊,一部分是由勞動部勞動培訓中心下屬的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另一部分就是各個高校。雖然韓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比中國要快,但李南植認為對韓國職業教育來說,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教育與市場的結合不夠:“韓國目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授們說了算,他們認為應該教什么就教什么,但有時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并不符合企業的要求。現在許多學校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紛紛主動與企業合作,許多學校讓學生去企業實習以獲得學分。”
李南植非常羨慕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能與海爾合作,他告訴記者,在韓國,學校能與這樣的大企業如此合作也很少見。而這樣合作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企業的變化非常快,在通常情況下,學校的教育總是落后于企業的發展。如果學校能與企業進行緊密地合作,這樣就可以獲得企業最新的信息,從而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
小心韓國學生來搶飯碗
在采訪過程中,幾位韓國高校的校長都很關注青島的“韓國周”,關注青島的發展與韓國的關系。崔成五表示,現在世界范圍內的制造業正在向中國轉移,相比來說,韓國的制造業已經萎縮,這也造成了很多學習制造業的韓國學生面臨著失業的危險。“現在中國的工資水平比韓國還略低一些,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會不斷提高,用不了多久,相信包括青島在內的中國許多地區的收入就與韓國相差不遠,那時,就會有韓國的人才進入中國的市場,來和你們搶飯碗。”
李南植和禹誠則將目光放在了在青島的韓國人與韓國企業上,前者在考察了青島的職業教育后認為,當前中國的職業教育還沒有質量管理方面的教育,而眾多韓國企業則對這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全州大學正考慮在這方面與青職院進行合作。而后者則希望在青島開設一個遠程網絡培訓機構,針對青島的韓國人進行大學教育。(本報記者趙笛)
特約編輯 鄭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