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在威海召開了部分市海洋與漁業局長座談會,會議在認真分析海洋與漁業經濟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發展六項漁業,構建以特色漁業、科技漁業、設施漁業、品牌漁業、外向漁業、生態漁業為重點的現代漁業,以調整優化漁業結構,使漁業經濟增長方式由過去注重產量與面積,轉變到注重質量
與效益上來。
一、發展特色漁業 以市場為導向,研究分析區域資源特色優勢,大力發展海珍品、蝦蟹類、經濟魚類、藻類等特色養殖,以提高競爭力,向特色要效益。要重點建立完善后勤保障、遠洋漁場基地評估和遠洋人才培訓三大體系,鼓勵遠洋漁業龍頭企業在國外建立生產、加工、運銷基地,把遠洋漁業打造成山東重要特色產業。
二、發展科技漁業 深化科研體制改革,積極探索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漁業科技創新體系和推廣體系。緊緊圍繞對蝦、扇貝、海參、大菱鲆等優勢品種,抓緊研究、引進和培育一批優質高效、抗逆新品種,搞好原有優質、高效品種的提純復壯、繁育及更新換代,把山東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水產種苗生產基地。加大養殖病害防治、水產品質量檢查與檢驗,設施漁業和水產品精深加工、儲藏、保鮮、包裝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大力推廣池塘養參、鹽堿澇洼地養蝦、人工增殖放流、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和海洋生物制藥等技術,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培訓漁民,提高漁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三、發展設施漁業 大力發展工廠化漁業、大棚養殖、抗風浪深水網箱等設施漁業,提高漁業現代化水平。要實施養殖許可證制度,在養殖容量許可的范圍內確定養殖規模。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降低養殖業自身污染。要搞好宏觀管理和科學規劃設計,建立切實有效的區域性共同防治污染的合作機制,確保設施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發展品牌漁業 品牌就是價值。山東水產品種類豐富,名、特、優品種多,過去山東產的品牌對蝦曾享譽國內外,為全省出口創匯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后要繼續增強品牌意識,加快對當地特色水產品,特別是海參、鮑和海水魚等高附加值品種的商標注冊,借助各種媒體、博覽會、商品展示會,大力宣傳推介產品,提高產品知名度,獲得應有的價值和市場效益。
五、發展外向漁業 加強對出口型水產龍頭企業的支撐服務,鼓勵和引導企業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建立高標準的出口水產品生產基地。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擴大海洋與漁業利用外資的規模。建立健全漁業標準化和水產品生產監測監控體系,實施“無公害水產品行動計劃”,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和綠色環保要求,規范各個環節的技術操作規程,打造山東水產品“市場綠色通行證”,搞好水產品出口創匯,保持水產品出口持續增長的勢頭。
六、發展生態漁業 要把增殖漁業作為一個方向性產業來抓,按照海洋功能區劃要求,搞好規劃,合理布局,在鞏固和擴大對蝦、海蜇、烏賊等傳統大宗品種增殖的同時,鼓勵扶持發展地方優質品種的增殖放流。要創新投入機制,全面實施人工魚礁建設,在近海建設一批能形成規模的“增殖型魚礁”“休閑垂釣魚礁”“海珍品型魚礁”等,為海洋生物營造棲息、繁殖場所。全面推廣貝藻間養和立體養殖,營造“海底森林”,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特約記者田良 高賢忠 馬學信)
特約編輯 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