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曲阜訊 6月初記者在曲阜采訪,上午逛孔府、拜孔廟,瞻仰孔子圣跡;下午入孔林、爬石門山,飽覽自然風光;夜晚乘習習涼風,觀看充滿儒家傳統文化內涵的文藝演出。
“近者悅,遠者來。”今年以來,曲阜旅游持續升溫,尼山、石門山、九仙山、九龍山生態旅游更是火爆,旅游人數由以前的
數萬人次上升到20多萬人次。1至5月份,全市門票收入達4000多萬元,旅游社會總收入4.56億元,接待國外游客4.5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0%、19.8%和40%。
曲阜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但長期以來,曲阜游變成了單純的“三孔”游,黃帝城、少昊陵等百余處同樣浸透著厚重歷史底蘊的景點,卻少人光顧。看“三孔”的游客滯留時間也由平均1.8天下降到0.4天。
曲阜由此痛下決心,全力整合旅游資源。市里圍繞建設現代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儒學研究中心和生態旅游城市的目標,在擦亮“三孔”旅游品牌的基礎上,采取多元投資方式,開發尼山、石門山、九仙山、九龍山四大名山和明故城、黃帝城兩大古城,從而構筑起“三孔”、“四山”、“兩城”的人文生態旅游新框架。
在南起尼山,北到九仙山天池的范圍內,建設生態示范基地,栽植了2萬畝大棗、2萬畝葡萄、1萬畝板栗、1萬畝優質蘋果。如今,在尼山腳下,前幾年還只是單純水利設施的尼山水庫,現已被開發為尼山圣水湖公園。石門山風景區擴建為孔子故里后花園,新修山路、石牌坊,維修了石門寺廟、孔尚任塑像。1至5月份,門票收入超過40多萬元,僅“五一”期間就有20萬元進賬,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門票收入。
依托人文自然旅游優勢,曲阜將生態旅游的蛋糕越做越大。孔子故里民俗游、孔子家鄉休學游、尼山尋根祭祖游等項目應運而生,來自西歐、美國的旅游團隊點名參加。息陬鄉劉家村、書院街豐家村等農家游接待基地也頗受青睞,僅來自美國的吉博士就先后14次帶團到息陬鄉劉家村進行修學旅游,每次規模都在百人以上。
(鮑繼民 呂光社 通訊員 張明哲)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