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報訊 六月,夏日的酷熱正在逼近。
火爆的生產和銷售如同這六月的酷熱在青啤日照公司擴散,滿負荷的生產,又為今年的旺季生產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截至目前,青啤日照公司已完成產量53941千升,較去年同期增長28.6%;銷售市場旺氣更足,已銷售啤酒54374千升,較去年同期增長34.8%。上半年上繳稅金
2470萬元。從改制到現在,青啤日照公司已走過了7個年頭,人們欣喜地發現,在每個時期他們總有一個“旺”字相伴:生產旺、銷售旺、人氣旺……他們用7年的輝煌歷程徹底打消了人們在改制初期的疑慮——
青啤集團收購日照啤酒廠之初,有許多人想不通:1000萬元拱手相讓一個企業,是不是太便宜了?尤其是賣給一個外地的集團公司,日照到底能得到多少好處?重組在當時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論,陣痛之中也讓許多人疑惑不解。
事到如今,人們不再擔憂和疑慮,而是更多地關注青啤日照公司所做的貢獻:
7年間,企業規模由當初的3萬噸增加至10萬噸,平均每年以55.6%的速度增長;企業總資產由1000萬元增至1.3億元。企業累計上繳稅金過億元,連續4年居全市市直工業企業上繳稅金之首。
實行跨區域資產重組時,青啤集團按協議接收了日照啤酒廠在冊的570名職工。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新增社會就業250余個崗位。
青啤日照公司逐漸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在這棵大樹的庇護下,一些相關產業也大都木秀于林:啤酒瓶的生產和供應、商標印刷、包裝制作、運輸、廣告宣傳及水、電、煤等的消耗等等,以公司為紐帶的產業鏈正在為我市的就業和稅收作出貢獻。
就青啤集團而言,重組收購同樣也是利益既得者。通過收購,集團實現了低成本擴張中的重要一環,擁有了帶動魯東南和蘇北地區市場的龍頭,更重要的是,青啤日照公司已成為集團十余家外地企業的樣板,成為集團擴張企業規模和利潤的重要補充力量。
事實證明,接軌和收購對兩地、兩企業來說都是雙贏之舉。青啤日照公司的成功重組和經營也說明,企業間的重組聯合必須要有“雙贏思維”,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而是要肯于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選擇和創造更寬廣的空間。
記者注意到,在推動企業接軌的過程中,有一種觀念是很可怕的。有人擔心接軌之后,會被青島的大企業、大集團吞噬掉,無論是管理模式,還是企業品牌都會失去“自我”。青啤日照公司發展的足跡就是對這種觀念最好的回擊:接軌、融入不是“自我”的完全消失,而是一個再造和再生的過程,是鑄造一個嶄新的企業文化、品牌、管理模式、市場架構的過程,是全面升華的過程。
企業的新生總是伴著蓬勃的朝氣。基于企業成長的需要,青啤日照公司今年開展了“二次創業”的活動,實現“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突出強化執行力;整合資源、優化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他們的目標是:提升匯泉啤酒的影響力,使匯泉啤酒成長為青啤集團的第二品牌;利用2至3年的時間,進一步擴充市場網絡,使匯泉啤酒的年銷量達到15萬噸以上;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匯泉啤酒的經營質量,把匯泉啤酒做大做強,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本報記者 明常榮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