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我市放開糧食生產、收購、價格和市場,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和糧食市場體系,保護糧食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減負和糧食安全,目前,已建立起儲備、市場和糧油食品安全三大體系,發揮主渠道作用,保證了糧食安全。今年,
全市糧食生產實現豐收,糧食價格穩中有升,種糧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據統計,僅小麥一項為農民帶來的收入就比去年增長了40%多。 充實地方儲備,完善了兩級地方儲備體系。為保證糧食儲備,我市從2002年開始,加強了地方儲備糧體系的建設,加大了地方糧食儲備中心庫建設的力度。3年來,我市按照國家儲備庫建設的標準,共投資1.3億元,建設地方儲備庫倉容28.9萬噸,其中市本級17.4萬噸,各區市11.5萬噸。目前,新建高標準的地方儲備庫已占地方儲備規模的75%,市本級和嶗山、黃島、城陽、膠南、萊西已經實現了地方儲備糧入中心庫實行集中統一儲備的目標,即墨、膠州、平度市政府已確定了地方儲備庫建設計劃。
培育完善了糧食市場體系。糧食開放后,我市運用市場的手段補充糧源、調劑品種,重點抓了市級市場的建設。利用第三糧庫臨近港口、鐵路、公路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合資700萬元興辦了青島市糧食綜合批發交易市場,成為青島市口糧現貨批發專業市場,交易區面積8000平方米,吸納經營業戶130家。市場建成后,正常日交易量平均在300噸以上,2003年交易量達12萬噸。有效吸納、集聚了社會糧源,市場糧食存量常年保持在7000噸左右,糧食批發市場對吸納糧源、調節品種、保證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立糧油食品安全體系。為推進糧食社會化管理,加強行業自律,我市成立了青島市糧油行業協會,開展了放心糧油和放心糧油流通企業評定活動。按照抓好市場龍頭、規范生產源頭、凈化流通渠道的基本工作思路開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糧油商品放心率達到96%。建立了糧食與工商、質檢、衛生等部門聯動機制和規范市場的長效機制,基本形成了“生產基地抓、流通環節管、市場銷售查、部門聯合檢、群眾積極參與、新聞媒體公示”的工作體系和條塊結合、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了我市糧油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嚴格把住了市場準入關。
調整優化購銷企業布局,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我市打破了基層糧食購銷企業按照行政區域設置的界限,實施了以強帶弱戰略,對購銷企業的布局進行調整,使購銷企業由原來的135個歸并為85個。糧食購銷企業轉變糧食收購方式,積極組織職工下鄉入戶收購,方便農民售糧。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利用外地糧源補充本市市場。放開兩年來,糧食購銷量逐年增長,全市糧食購銷量分別達到188.4萬噸和213.6萬噸。
大力發展糧食訂單收購。在2002年試點的基礎上,2003年我市進行了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種植、收購的推廣工作。經過兩年的試點,全市訂單面積已達25萬多畝,優質專用小麥在普通小麥價格的基礎上加價6-8%,新品種的平均單產達到500公斤以上,使簽訂訂單的農民每畝小麥增收近百元。
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市政府結合青島實際認真落實了中央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今年起,國有土地出讓金的20%將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嶗山、城陽、黃島三年內取消農業稅,5個縣級市每年降低3個百分點,3年內全部取消。降低農業稅后,根據各區市的不同情況,按照不同比例,通過轉移支付進行補貼。并落實了對種糧農民的直補政策,今年直補小麥面積315.92萬畝,每畝補貼14元,補貼農民資金4423萬元。(本報記者韓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