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選對了路,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因此,選擇志愿和決定志愿順序,是初中生報考高中階段學校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但許多家長和考生往往把選擇志愿作為某種技巧,而不從實際出發并從多方面考慮,由此造成失誤。那么,填報志愿應有哪些依據呢?
指標一:先明確職業理想
考生理想的終點并不在高中階段學校,而在社會的某一事業、某一領域、某一職業,只有選準了道路,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因此,填報志愿前,應當考慮考生本人到底有沒有明確的職業理想,有怎樣的興趣愛好,有什么優勢特長,屬于什么類型的氣質特征、心理特質,職業能力傾向又如何等。確定了大致的職業理想后,就能選擇自己是進普通高中還是其它類學校。值得指出的是,為數不少的考生其實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為數不少的家長也并不了解自己的子女。
指標二:不要脫離學業成績
如果說職業理想是主觀意識,那么學業成績則是每位考生必須面對的客觀事實。考生的學業水平處于什么樣的位置,不僅僅是班上成績是第幾名,要放到大背景下,即全區乃至全市的水平,只有這樣,選擇志愿才能有的放矢。
指標三:不忘考慮市場需求
一些家長和考生在選擇志愿時,常常不免盤算哪些專業薪金高、待遇好、省力舒服、名利雙收,這雖屬人之常情,但卻往往造成失誤。因此,有必要清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用發展的眼光來選擇志愿,現在不少職技類學校的培養模式都向國際技工接軌,將現代化操作技能和扎實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只要學生刻苦學習,就可能成為令人羨慕的高級技師。此外,隨著中專、職校、技校“三校生”也可考大學的“立交橋”建立,早幾年千軍萬馬爭過普通高中這座“獨木橋”的現象,如今已有了很大改變。所以,家長和考生不必一定要擠在普通高中這一條路上。
指標四:了解自己身體素質
這主要是針對報考中職類學校的考生。
一些中專、職校、技校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作了相應的規定,如果不符合條件,有的根本不會把考生志愿投檔。考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對照有關專業(工種)對身體(如視力、色覺、身高、血壓等)的要求,參考“體檢結果通知書”中提出的報考專業建議去挑選適合自己報考的學校(專業)。考生不能在體檢上弄虛作假或強行填報自己身體情況不符合招生體檢要求的學校(專業或工種),否則,該志愿將作為無效志愿進行處理。
指標五: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公辦與民辦、重點與一般、寄宿與走讀、轉制高中與綜合高中,各類學校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特別是民辦高中和“擇校三限生”部分,所需費用相對較高,考生和家長應考慮到。同時,也要考慮學校是否有寄宿條件、家庭離學校的遠近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