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今年是中央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開局之年,裝備制造業是重中之重;我省提出打造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到7月初就是一個年頭。隔渤海相望、有濃郁親情關系的兩大基地,正在加速對接,合力提升制造業水平。
曾是中國工業最為發達地區的東北三省,其工業總產值從改革開放初期占
全國的近17%,下降到去年的9%左右。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確定后,黑、吉、遼都把促進裝備制造業與外來資本的合資、合作,作為國企改革、振興東北的突破口。以一汽為代表的吉林省裝備制造業,去年占全省工業比重90.7%。“東北三省的經濟總量指標處于全國中等水平,但在裝備制造業上有明顯優勢。”遼寧省經貿委副主任楊錫懷對記者說,“僅以沈陽來說,2003年沈陽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11億元,是2000年的四倍。”
與此相通的是,山東的制造業也是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據統計,去年全省制造業共實現增加值3711.2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79%,拉動工業增長18.6個百分點。東北裝備制造業的振興,與新興的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有著明顯的互補。
從微觀上看,東北三省振興裝備制造業,少不了數控機床、柴油機,也少不了輪胎、建材,更離不開精密儀器、服務器。這恰恰是山東制造業所具有的優勢。濰柴、浪潮、成山輪胎等都是在全國頂呱呱的。浪潮集團董事長王愛先日前隨山東省名牌產品萬里行政府代表團訪用戶、走商場,感觸很深:“浪潮在東北市場的影響比我預想的差一點,但一切都在開始,下一步我們要將浪潮服務器潮涌東北。”
記者 張思凱 通訊員 王成義 報道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