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濟南6月26日電(記者溫閩)由于山東與臺灣在經濟結構方面的互補性及山東省良好的投資環境,近年來,臺商投資山東的熱情持續不減。
據來自山東省臺辦的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山東省已累計批準臺資企業項目5560個,合同臺資額80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額43.6億美元。其中
,2003年的合同、實際利用臺資分別突破了20億美元和10億美元大關;此外,在不久前結束的2004魯臺經貿洽談會上,雙方又簽約項目37個,吸引臺資額1.65億美元。
從合作領域看,臺商投資山東主要涉及食品、計算機、陶瓷、機械、珠寶、紡織、醫療、化工等近20個領域;在項目的地域分布上則以濟南、煙臺、青島、濰坊等大城市為主。
“山東與臺灣在經濟結構上有很強的互補性。”山東經濟學院經濟研究所張宗坪教授介紹說,“山東工業門類較為齊全,農業發達,但服務業相對落后。即使在農業領域,山東的食品深加工也做得不足。而臺灣在服務、食品、IT等方面居于亞洲甚至世界先進水平。”
同祖同宗的親情和熱情周到的服務,使臺商們樂得在山東投資興業。在臺資較為集中的煙臺市,當地政府為了能讓臺商安心置業,專門把總面積1平方公里的臺商投資園區規劃在寸土寸金的煙臺開發區內;為了幫助臺資項目盡快開張,煙臺市啟動一條龍服務,在立項、審批、破土動工等各環節,對臺商給予最優惠、最迅捷的服務。去年,有一位到煙臺考察的臺商突然患病住院,煙臺市臺辦主任張鳳杰得知后,親自趕到醫院守護了4天4夜,使臺商深受感動。后來,這位臺商在當地投資2000萬美元,興辦了一家食品加工廠,還向煙臺大學捐贈了200萬美元。
“臺灣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和臺商本來就是一家人,互相關心是應該做的。”張鳳杰說。
為了讓臺商們放心做生意,山東省還成立了臺商投資企業協會,以便隨時隨地保護企業不受傷害,有時,包括企業用水用電、資金暫缺、子女上學等大小問題,都可以拿到協會商討解決;在濟南、煙臺、青島、濰坊等地,市長每年都會參加協會的年會,傾聽企業困難,協商解決辦法,直至臺商滿意為止。
長期的經貿合作,也拉近了臺商與山東的感情。在煙臺,自1987年以來,當地共接待臺胞20多萬人次,其中有60%的人與煙臺的有關單位、個人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近幾年來,煙臺市各界共接受臺胞的贈款贈物就達人民幣1億多元。(完)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