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宏觀調控面前,沒有一家開發商敢掉以輕心。尤其是經歷了1992年那一場生死劫的企業,最為謹慎。但謹慎并不意味著不作為。相反,此時的作為往往會有超乎尋常的成效。新的政策調整,新的市場形勢,注定了企業界新的一輪沉浮。
自古就有“亂世出英雄”的說法。當今正在被治理、被調整的房地產亂
“市”,一樣的挑戰與機遇并存。由此,才躍出了一匹又一匹“黑馬”,比如順馳,比如綠地,比如中海。義無返顧的全國化快速擴張戰略與老總孫宏斌的高調,讓順馳成為業界焦點,甚至出現“舉國爭議一順馳”的罕見現象;與順馳的高調相反,綠地集團是靜悄悄出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著全國布局,當它引起人們注意時已經數次在各地拍地中得手;同樣令人側目的還有老牌國企中海地產,與早期合作伙伴香港信和的再次攜手,讓這個以穩健著稱的企業似乎在瞬間增添了神勇,豪奪數塊拍賣土地,一副勢不可擋的勁頭。應該說,正是宏觀調控的開始,讓這些原本就頗具實力的企業有了謀求快速成長的緊迫感。而在這些奔跑的企業身側,還有一批邁著穩健的步伐疾行的企業。他們以中年人般的沉穩審時度勢,扎扎實實、有條不紊地推進著各自的業務,鞏固著市場地位。如正在北京打造亞洲最大Shopping
mall并將在其他城市啟動新的商業地產項目的世紀金源集團,如從高端市場入手、有望創造單盤銷售額過百億奇跡的世茂集團,如南軍北伐、正在南北兩地忙著收獲的合生創展集團等等。
機會是他們的,是這些原本就在主戰場上呼風喚雨的大企業的。有人預測,今年年底,萬科第一的寶座可能被這些后來者撼動,銷售額過百億的企業將在中國出現。
然而,機會也同樣是成長中的企業的。潮涌潮落之際,也正好是大家可能實現“龍門一躍”的關鍵當口。當然,對機會把握不利者也可能被大浪吞沒。
不久前,萬通與泰達的攜手,讓萬通這個原本在第一陣營門口徘徊的企業如愿進入了第一陣營,該事件的主使就是10多年前曾經在海南經過風雨的萬通掌門馮侖。兩周前,任、潘“雞蛋換糧票”后戲的揭幕,讓我們見識了另外兩位同樣在房地產行業浸淫十余載、擅借時勢的人物的大手筆。任志強用出讓尚都后期項目、從潘石屹處變現的資金購買了規模大出3倍的東華廣場項目公司的股權,從而用3年時間讓與華潤分家后由大船變成小舢板的華遠的綜合實力恢復到從前。從來不盲目攀大但精明過人的潘石屹也在從任志強手中接過尚都后期開發權后,積極參拍緊挨著尚都的一塊政府出讓的土地,并通過與有意競標的企業斗智斗勇,如愿將該地塊收入囊中,為建外SOHO收官之后企業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在這一波調整風潮中,顯露出英雄本色的還有中體產業的總裁吳振綿、河南建業的董事長胡葆森。前者統率著國內著名的房地產連鎖品牌“奧林匹克花園”,后者成為新的連鎖地產品牌“聯盟新城”的首個實踐者。吳振綿在宏觀調控之前,就富有先見地發起成立了專門支持“奧林匹克花園”發展的聯盟“中奧房聯”,并將之發展為投資實體。胡葆森則與王石、馮侖等共同發起“中城聯盟”,并積極推動聯盟中12家緊密合作企業共同成立投資公司,支持連鎖地產項目“聯盟新城”的發展,并擔負起“聯盟新城”處女作——鄭州聯盟新城的操盤工作。而該項目的實踐,無疑對提升建業集團的操盤水準、鞏固該企業在河南市場的地位大有裨益。
事實上,還有很多在暗暗做功課、力爭上游的企業,因為低調沒能進入我們的視線。盡管對房地產行業而言,今年有點流年不利,但從很多企業的作為上判斷,今年房企陣營將會大變動,各家企業自身實力也會出現大變化。誰將崛起進入一流陣營?老牌領軍企業萬科連年銷售總額第一的寶座能否保住?中國會不會出現百億企業?種種謎團,年底自然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