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前南聯盟大使館舊館內的未爆炸彈開始挖掘了。聽到這一消息,記者立刻趕去現場采訪。
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了對前南聯盟的戰爭。1999年5月8日,美國的五枚炸彈投向我駐南聯盟使館,無情地奪走了三位中國記者邵云環、許杏虎、朱穎的生命。五年的時光,又豈能抹去這件事帶給中國人的憤
怒與心靈創傷!
排彈現場一片繁忙
貝爾格萊德新區,櫻花路3號,中國駐前南使館所在地。兩幢被炸得千瘡百孔的小樓,如今已成為路過貝爾格萊德的中國人必來憑吊的場所。使館院內依然雜草叢生,只是不少瓦礫已被運走。記者看到,現場有兩臺挖土機正在工作,兩輛大卡車在往外運土,一條土路已經修整完畢,數名穿著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在用切割機切割石板。
門口豎著一塊大木牌,上面醒目地寫著幾行大字:“
工程名稱:排除貝爾格萊德新區櫻花路3號未爆炸的炸彈。投資者:貝爾格萊德建設用地和建筑局。工程執行者:貝爾格萊德PMC工程公司。工程監督者:塞爾維亞和黑山排雷中心。開工日期:2004年6月17日。預期完工日期:2004年7月17日。”
當記者向排彈現場走去時,不料被一名男子攔住。他客氣地對我解釋說:“我是排彈現場警衛人員。有關部門要求我們,排彈現場必須做到絕對安全。不管何人未經批準,一律嚴禁入內。”我隨即數次打電話與排雷中心聯系,但是一直沒人回話,后來才想起這天(6月19日)是星期六,機關不辦公。
于是,我只好站在場外觀察,這才發現,使館四周5米以內都被紅色布條攔斷,布條上寫著“未爆炸彈排除現場,未經允許,嚴禁入內”的警示。院內臨時搭建了一個負責安全保衛的辦公室,由警衛晝夜看守。院外停放著一輛急救車。記者與急救車上的值班醫生伊萬諾維奇進行了簡短交談。他告訴記者:“為了預防排彈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人員傷亡,急救中心在整個排彈過程中每天都會派出急救車和醫務人員在現場值班。”
接著,記者遇到了前來現場指導工作的排彈工程師馬爾迪諾維奇。據他介紹,參加排彈現場工作的共有40名工作人員,除10名挖土機和大卡車駕駛員外,其他30人都是火藥制造專家、建筑專家、測量專家和其他領域的專家。
炸彈比預想埋得深
這究竟是一顆什么樣的炸彈呢?五年前,北約B—2隱形轟炸機襲擊我駐前南使館時,第一枚炸彈由使館五樓頂打入直鉆到一樓,第二枚從四樓側面打入,第三枚擊中大使館和大使官邸的連接處,第四枚直接鉆到地下室,這四枚都在當時爆炸,但還有一枚鉆到地下后未爆炸,就是現在要排除的這枚。記者以前見過這枚炸彈在地面上留下的彈坑,直徑有60厘米左右。
馬爾迪諾維奇說:“排除這枚未爆炸彈的工作十分困難。因為時間已過去五年,目前彈坑里有污水和沙土。另外,過去專家推算,該枚炸彈埋在7米深的地下。而據目前的估計,它大概埋在15米深的地下。”他說,原來預計在一個月內花費750萬第納爾(合12萬多美元)就能排除這枚炸彈,但深度如果超過7米,那么一個月的時間和750萬第納爾肯定不夠用。
據1999年6月美國向中國報告的所謂調查結果,炸我駐前南大使館的五枚炸彈都是美國制造的第四代制導炸彈———聯合直接攻擊炸彈(JDAM),由麥道公司(現并入波音公司)研制并生產,具體型號為GBU—31。聯合直接攻擊炸彈是利用普通炸彈,換裝新的尾罩,里面加裝慣性和全球定位系統組合制導部件,是典型的“聰明炸彈”,用于打擊點狀硬目標、地下加固目標、機動目標和殺傷人員。
GBU—31的彈體直徑為370毫米,全彈實重895千克,裝填炸藥重429千克,在1999年3月24日首次投入作戰使用。據西方媒體透露,美國海軍和空軍共訂購了7.4萬枚這種炸彈,每枚原定價為4萬美元,后降為1.8萬美元。
據專家估計,這枚深入地下未爆炸的炸彈很可能用的是延時引信。它在擊中目標后不馬上爆炸,而是在深穿過程中對層深進行計數,在建筑物或地下掩體的預定位置爆炸,智能化程度很高。這一枚炸彈沒有爆炸可能是引信出了故障。如果是那樣的話,工兵在挖的過程中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危險,何況塞爾維亞人本來就是排除地雷和炸彈的行家里手。
據塞爾維亞《新聞晚報》報道,為了保證中國駐前南使館舊館周圍居民的絕對安全,排彈專家將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就地銷毀或是將炸彈轉移到安全地帶銷毀。為保證工作質量,排彈工作人員只在白天工作,晚上不加班。
排彈的軍事和商業價值
為什么隔了5年才挖這顆炸彈?塞爾維亞和黑山排雷中心的解釋是,科索沃戰爭帶給貝爾格萊德的未爆炸彈有20多枚。排彈工作花費巨大,需要排隊等候資金。排除中國使館舊館未爆炸彈的資金一直未能全部落實,所以拖到今天。
專家認為,塞爾維亞人想方設法挖炸彈,是美國人不愿看到的。因為塞方很可能通過研究這枚炸彈的制導裝置,破解炸彈的秘密,畢竟這種炸彈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能制造。
有人猜測排彈的過程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但塞方一位官員否認了這個說法。他說至今美國方面沒有就此事做任何反應,因為通過外交途徑要回戰爭中丟在別國的炸彈,美國還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
據有關人員透露,中國被炸使館的排彈工作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展開,還因為一些外國投資者看中了這塊地皮。這里距市中心步行只有40分鐘的路程,并且緊鄰豪華商業區,購物十分方便。此地因為靠著秀麗的薩瓦河,環境也很好。在排彈工作結束后,這塊地皮將被出售。此間媒體披露,屆時在被炸中國使館附近將建日本和津巴布韋駐塞黑大使館。
我新使館與塞總統寓所為鄰
目前,中國被炸使館舊館已移交給塞黑政府,不再歸中國所有。中國駐塞黑大使館臨時分散在三個地方辦公,使館人員也在當地民宅中居住。
塞黑政府在解決中國建造新使館方面給予中方極大幫助。今年1月,中國駐塞黑大使李國邦與塞黑方面簽定了互換不動產合同,規定自合同簽署之日起,被炸中國使館交給塞方,塞方將貝爾格萊德烏日策街25號大院交給中國大使館使用。3月下旬部分使館工作人員已遷入該院辦公。中國新使館將建于該大院內。
烏日策街位于貝爾格萊德市南部。這里環境幽雅,空氣清新。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的寓所就坐落在這條街上。這條大街上有當地許多高官的豪宅,美國、加拿大、瑞典、韓國和丹麥等國的大使官邸也建在這里。
烏日策街25號大院有1.8萬平方米,比被炸的中國使館面積大許多;左邊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的寓所,右邊是塞爾維亞億萬富翁卡里奇的私宅。目前,中國駐塞黑新使館的建館準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也許不久后,我駐前南使館的舊館將不復存在,然而歷史會永遠銘記那些在戰爭中堅守崗位、獻出寶貴生命的中國記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轟炸我使館的暴行,也將永遠在歷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頁。(劉志海
李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