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從今年開始到2007年,中央財政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將對包括民辦職業學校在內的所有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進行扶持。據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介紹,這是中央財政第一次將資金投向民辦教育,體現了對民辦教育的支持。 記者14日從教
育部獲悉,教育部與財政部決定采用中央財政資金引導的方式,推動各地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推動職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緊迫狀況的分析,中央財政職業教育專項資金4年內將重點扶持建設數控技術、汽車維修技術、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建筑技術以及與各地支柱產業相關專業領域的實訓基地。2004年將完成第一、第二批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向數控技術專業領域傾斜。第一批納入中央專項資金扶持范圍的3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將首先在浙江、江蘇、上海、四川、湖北、江西等6省市建設,第二批隨后展開。 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向范圍今年起將打破行業、部門和所有制界限,重點支持以下幾類院校和培訓機構:緊跟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大量社會緊缺的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高的;在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學校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改革、加強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的;在社會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各地可選擇推薦相關專業領域符合條件的實訓基地申請中央財政的支持。
據了解,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將主要用于實訓基地設備更新和購置。財政部和教育部將對資金項目執行和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考評,作為下一年度安排各省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的參考因素。地方財政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將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本地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
相關鏈接
職教仍是教育薄弱環節
據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教育部與財政部一項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中職教育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但總體上看,目前職業教育發展還相對滯后,仍然是我國教育的薄弱環節。
教育部與財政部今年3月至4月組織職業教育專題調研組赴江蘇、上海、浙江、湖北和四川,圍繞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調研。
調查顯示,有些職業院校的辦學機制不夠靈活,教育觀念落后,管理體制陳舊,人才培養的數量、結構和質量與市場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地方仍然把職業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在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沒有充分體現出職業教育緊跟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特征,很多職業院校由于實訓基地條件差,設備陳舊,數量不足,實訓教師水平不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目前一些職業院校畢業生不被社會認可的原因之一。
多數實訓時間不足一半
據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學生達到中級工水平至少需要6周以上高質量實訓,而由于數控機床臺套數不足,多數學校實訓時間不足一半;缺乏真實的工程環境,加工金屬零件訓練多用蠟作為替代材料……目前我國很多職業學校實訓條件難以滿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實際訓練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關鍵環節。但是,目前許多職業學校辦學指導思想仍不夠明確,學科型教育傾向明顯,重學歷、輕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對經費投入的需求較大,特別是工科專業對實訓條件要求比較高,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學校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國家在職業教育上缺少專項資金和有效的政策引導。經費投入不夠、缺乏工程環境等原因,也使教師隊伍建設不理想,還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