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吳惟
“9·11”事件已經過去快3年了。
在那場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中,紐約市共有343名消防隊員在救援行動中犧牲。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結了婚,他們的遺孀被美國媒體稱為“9·11寡婦”。她們現在的生活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最近《紐約時報》和《紐約雜志》相繼撰文介紹了這個
特殊群體的生活。
“我們死了比活著值錢!”
美國的消防隊員雖然工作辛苦,受人尊敬,但畢竟是藍領,待遇并不高。以一位工作20年的老消防隊員為例,他的年薪不過7.2萬美元。在絕大多數消防隊員家庭中,妻子都外出工作以補貼家用。
消防隊員經常用這句玩笑來自嘲,“我們死了比活著值錢!”但他們也許從來沒有將自己生命的價值與金錢畫上等號,“9·11”則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按照有關規定,每位“9·11寡婦”從政府一次性拿到“因公殉職賠償金”26萬美元,但這僅僅是開始。“9·11”事件發生后,美國人共募得慈善基金14億美元,其中至少3.5億美元用于幫助遇難的救援人員家庭,還有許多人干脆直接把支票寄給消防隊或遺孀本人。此外,紐約“雙塔基金”也資助遇難的救援人員家庭,平均每家可以得到40多萬美元。不僅如此,美國政府設立的“9·11遇難者賠償基金”還會向每個遇難家庭補償170萬美元。加在一起,每位遇難消防隊員的遺孀可以得到200萬———3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消防隊補發的她們丈夫一直到退休年齡的工資,以及他們購買的人身保險等。
對于“9·11寡婦”一下子得到這么多錢,美國公眾表現得相當理性。“她們的丈夫為救別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給她們再多的補償也不為過”。
花錢大手大腳讓人眼紅
斯塔島區是紐約的一個藍領聚居區,在“9·11”事件遇難的343名消防隊員中,有78人住在這里,因此斯塔島區曾被媒體稱作“英雄之地”。近兩年來,該區街道上的豪華轎車突然多了起來,如奔馳、美洲虎、凌志等。這些新車的主人就是“9·11寡婦”。
有了錢以后,這些遺孀的生活發生了巨變。“現在我不必為生計發愁了”,沙琳說道。她的丈夫邁克在搶救傷員時被坍塌的建筑砸死。拿到賠償金以后,沙琳辭去了工作。許多“9·11寡婦”都是這樣做的。她花5萬美元買了一輛新車,付錢時“眼都沒眨一下”。她還將房屋裝修一新,并新建了一個戶外游泳池。“我并沒有感到不安,這是邁克送給全家的禮物。”
除了買車購房以外,許多“9·11寡婦”還開始享受休假、整容等以前從來不敢奢望的生活方式。這使得人們對她們的同情增加了一絲復雜的成分。“那些錢是她們的丈夫用命換來的,現在她們卻開始擺闊氣”。當“9·11寡婦”蒂娜在超市里遇到一位朋友時,后者指著她的胸部調侃道:“它們也是新的嗎?”
搶別人的老公
有了錢的“9·11寡婦”感情上也不甘寂寞,甚至不惜充當“第三者”。
2002年9月10日,消防隊員約翰告訴妻子蘇珊,他們19年的婚姻已經結束了,因為他的心已經另有所屬,她就是一位名叫黛博拉的“9·11寡婦”。黛博拉的丈夫是約翰的同事,不幸在“9·11”事件中遇難。在幫助黛博拉一家的過程中,約翰與她產生了感情,于是提出與蘇珊離婚。
根據紐約消防隊的不完全統計,“9·11”以來該隊至少已經發生了11起因照顧“9·11寡婦”而導致的三角戀愛。對于這種奇怪的“感情重組”,有人認為是消防隊的決策失誤造成的。以往一位消防隊員在執行任務時犧牲,全體隊員都會去輪流照顧“孤兒寡母”;而“9·11”之后消防隊卻實行了“一幫一”的政策,也就是指派一名消防隊員去照顧某位戰友的遺孀。
有人認為消防隊員娶“9·11寡婦”是出于一種“救援情結”:他們舍棄自己的妻子,去挽救別人的妻子。蘇珊則不認同這種看法,她認為“9·11”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丈夫。“他就像變了一個人,討厭生活,不想負責任,只想找樂,只認錢”。黛博拉的賠償金雖然還沒有完全到位,但已經拿到100萬美元。
目前蘇珊獨自撫養著4個孩子,已經連續4個月沒有還住房貸款了。她忿忿不平地說:“與‘9·11寡婦’獲得的幫助支持以及巨額經濟補償相比,我又得到了什么呢?我才是真正的‘9·11寡婦’。”
責任編輯: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