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無意中感染艾滋病病毒,他的生活從此改變軌跡 我的生活和我的夢———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魏
從沒有一種疾病像艾滋病一樣劇烈地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生活,它在折磨肉體之前,長期地、無情地侵蝕曾經快樂的、充滿夢想的精神家園。而
這種疾病正在走近我們,有些人已經不幸地被擊中。 昨晚,在我市一家賓館房間昏暗的燈光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魏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采訪。
小魏其實不小,今年40歲,人很精干。他說自己是農民,但言談舉止完全不像傳統印象中的農民。這是一個開朗、健談的男人,言語中透著聰穎和機智。在與記者交談之前,他把電視轉到了體育頻道,他說他喜歡體育。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感染的,我做手術輸過血,也獻過血,是那種有償的,但我不是專業的賣血者,只是出于好奇,和幾個朋友一起去的,有兩三次。”1997年,大概是周圍村里出現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衛生部門在當地組織免費體檢,這剛好是小魏做完胸部腫瘤切除手術的第二年,他想看看自己身體恢復得怎樣,去參加了體檢。過了很久,那年12月,縣防疫站來人找他,說他得了一種血液方面的病,會傳染,告訴他應該怎樣注意不傳染給別人。這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直到第二年八九月份,當地組織他和另外一些感染者去北京接受治療,他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從那一天起,他的生活變了。
他的店關了,女兒退學了
小魏初中畢業考上了師范,但他沒有去,因為他想考大學,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高中時,他擔任學校團委書記、班長,還擅長體育,400米跑在縣里拿過冠軍、地區比賽得第三。但高考那關鍵的一次,他失敗了,差一分沒考上。家里條件不好,他沒有復讀,回家務農,做一些小生意。后來,他在鎮上開了一家糧油店,由妻子照顧,自己仍然各處跑生意,收入還不錯。1995年的時候,他甚至想開一家制作玻璃器皿的企業。但第二年,他被查出胸部長了一個腫瘤,雖然是良性的,但多次檢查和手術花掉他不少精力和財力。不久,他又被確認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有的想法都煙消云散了,他再也沒有心情和能力做下去了。糧油店很快關了,他的心情一度陷入絕望。他經常一個人到村外沒人的地方獨自散步,他不想對家人說,不想連累他們。但家人還是通過種種跡象猜出來了,妻子和兒女反而更關心他,讓他覺得很溫暖。
有一件事對他的傷害很大。女兒15歲了,今年正讀初三,學習成績很好,升初中時數學分數全鎮第一,語文第三,現在也是班里的前幾名。但一個月前,他不得不讓女兒退學了,因為班里的同學知道她的爸爸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疏遠她,指指點點地背后議論。女兒受不了,經常回家哭。他不想讓孩子受委屈,想給她換個學校再重讀,但孩子為此要耽誤一年。
他在寫一本書,要幫助更多感染者從逆境中走出來
兩次到北京接受住院治療后,小魏的視野開闊了不少,對自己的病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看到黨和政府那么關心我們,還有很多人在幫助我們,我想:只要堅持就有希望。”
從2001年起,小魏開始義務從事艾滋病防治宣傳。他走村串戶,主動找到那些獻過血、做過手術等可能會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勸說他們去做主動檢測,萬一感染能夠早發現,以免感染家人和其他人。他還經常到北京,去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門,了解最新的艾滋病防治信息。他要給自己和其他感染者尋找希望。現在,不少感染者找到他,他努力去幫助他們。
但是,所有這些,都沒有收入,這幾年,他幾乎花去了前些年所有的積蓄。去年,他住的窯洞下大雨時塌了,他和家人目前借住在朋友家里。但這并不能讓他消沉。他告訴記者,他正在寫一本書,大約20萬字,估計7月份就能截稿,名字還沒想好,主要是講自己從逆境中爬出來、從弱者到強者的經歷。他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人關心、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也希望給大家以鼓舞。
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小魏始終顯得很開朗,不回避任何問題,有幾次說到家人眼圈有點紅。但他的堅強支撐著他,他仍然是家里的頂梁柱,而且,他還站出來,幫助更多的感染者。本報記者王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