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用網絡實名輸入“中國鲇魚”四個字,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進入李樹海設立的胡子鲇網站。如今,靠著便捷的國際互聯網,他的鲇魚游遍大江南北,產品銷往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十幾個省市。 李樹海所在的膠州市李哥莊鎮后辛疃村瀕臨大沽河,水資源豐富,適合搞水產
養殖。2001年,他下福建、上東北,到許多漁業發達地區學習考察,決定投資大棚養鲇魚項目。在村委大力支持下,他當年投資30萬元,建起了三個示范大棚養殖鲇魚。那半年時間里,他天天吃住在大棚里,白天觀察鲇魚的生活習性,晚上查看資料、總結飼養經驗。在他的精心喂養下,鲇魚在一天天長大。當年,他養殖的第一批鲇魚喜獲豐收,幾十萬斤魚被人搶購一空,每個大棚年創造利潤4-5萬元。 李樹海覺得自己富了更應該帶動鄉親們共同走上富裕道路。他建立養殖基地的想法一經提出立刻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搞養殖農民最犯愁的就是技術和產品銷路,在這兩方面鎮政府和李樹海想盡一切辦法給予幫助:李樹海不但把自己摸索出的一套技術免費提供給農民,自己掏錢請來兩位福建的專家授課,出魚時,還幫著跑前跑后,聯系客戶,使養魚戶所有的鲇魚全部銷售一空。李哥莊鎮政府則出面與青島正大公司簽定了雞下腳料長期供應合同,為村民養殖找到了價格低廉的養殖食料,使每公斤鲇魚的養殖成本降低了1元。 看到胡子鲇養殖效益高,村民紛紛爭上大棚。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李樹海和村民們在村里劃出的50畝地上建立了水產養殖基地,并發起成立了胡子鲇協會,李樹海被大家選為會長。為確保銷售渠道暢通,去年,政府又幫助李樹海建立了網站,這是我國第一個有關鲇魚養殖、銷售的網站。便捷的互聯網為李樹海和養殖戶帶來了無限商機,一個個省際長途電話,一封封伊妹兒紛至踏來。胡子鲇的生長周期是6—8個月,很多時候,剛放魚苗整池魚就有了“婆家”。現在,鲇魚養殖已在當地形成一個年產值2500萬元的大產業。每年有近200萬公斤的鲇魚借助四通八達的因特網游向全國各地。胡子鲇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李樹海今年又在當地建立了一個魚產品深加工廠,他打算把產品最終擺到大城市超市的貨架上。劉德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