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到萊西市夏格莊鎮大李疃村采訪時,發現村里建起了10多幢別致考究的二層小樓。一打聽,原來這幾戶都是村里的種糧大戶,這些小別墅也是他們靠種糧建起來的。 在該村黨支部書記的姜成政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剛建起小別墅的村民孫正玉的家中。說起種糧收入,孫正玉掩
飾不住臉上的笑容:“我今年59歲了,不能和年輕人一樣出去打工,就和老伴倆承包了30畝地,光種糧食,每年收入都在2萬元左右,算起來,比在外面打工要強。去年糧食價格上漲,今年中央又出臺了‘一號文件’讓我們吃了個定心丸,農業稅下調、小麥直補等政策,更讓我們覺得種糧有奔頭了,今年的收入肯定會比去年還好……” 大李疃村現有260戶,840人,共有耕地4300多畝,人均占地5畝多,地多、水源充足是村里的一大優勢。近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該村黨支部從為群眾搞好生產服務入手,積極實施糧食品種改良工程,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建設。先后引進煙優361小麥、登海系列玉米等10多個優良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投資100多萬元建起各類水利設施80多處,通過股份制形式扶持群眾打井100多眼,使全村耕地全部成為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今年該村作為市糧食局優質小麥繁育基地,有170多戶種植了400多畝煙優361小麥等優質品種。 筆者跟隨孫正玉老人來到他的麥地里,只見綠油油的小麥長勢旺盛,和風細雨中,老漢看著正抽穗揚花的小麥,欣慰地笑了。矯春慧于少軍任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