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德州5月12日訊
“為將來找份好工作而努力學習”是錯誤的?最近,德州一些小學生被老師提供的思想品德訓練題弄得一頭霧水。有關教育專家呼吁,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別太死板了。
德州某小學六年級學生任婕的《思想品德基礎訓練》上,有這樣一道選擇題,內容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為
了什么”,題中給了3個備選答案:“①將來找一份好工作;②建設現代化強國;③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任婕選了答案①,結果被老師打了個大大的“×”號。她說,她的父母都因沒有多少文化,只能做既苦收入又低的工作,所以她選了這個答案;她的同學李婭的母親是殘疾人,生活很艱難,但母親從不因此虧待李婭,因此,李婭在做這個題的時候選擇了答案③,老師也給打了“×”號,老師公布的標準答案是“建設現代化強國”。任婕忽閃著眼睛疑惑地說,我找到好工作不也能為建設現代化強國出力嗎?
教任婕思想品德課的李老師解釋說,這道題旨在使學生從小樹立為建設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為找份好工作或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學習,思想境界好像不太高,不符合教科書的教育教學目的。
對此,有關教育專家卻有不同看法。山東師范大學一位資深教育學教授認為,兒童的認知特點是形象的、具體的,對抽象的、概括的東西往往難以接受。就這道題而言,為建設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當然不錯,但對這種抽象的學習目標,孩子們往往無法理解,也難以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同時,給選擇為找份好工作或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而努力學習的學生打“×”號,則容易給他們造成錯覺,似乎通過努力學習找到了好工作、報答了父母是錯誤的,所以說,這道題出得本身就有商榷之處。他呼吁,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看準對象,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力求具體、形象、生動,絕不能過于死板,讓板上釘釘式的“標準答案”限制甚至誤導了孩子們的思維。
(記者信明棟)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