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首屆中超就要開幕了。對于中超,無數的媒體已用盡了惡俗的詞匯,簡而言之———冷眼看中超,冷眼看中超元年。但自娛自樂還是要繼續,而我們想知道的是,中超元年,到底“超”了些什么?中國足球從甲 A靠什么一眨眼變成了中超?
從字面來看,中超顯然有超越之意,而這個“超”字或許也是對積重至深的中國足球所下的最后一劑猛藥———
從甲 A到中超換湯不換藥
隊員還是那些隊員,球隊還是那些球隊,俱樂部也還是那些俱樂部……我們剛剛意味深長地告別了十年甲 A,卻莽莽撞撞地進入了中超時代,誰也說不清中超與甲 A又有什么樣的不同。
薪水還是那些薪水。從當年的甲 A到如今的中超,中國足協一直在強調的就是降薪。而且還把這作為中超元年的一件大事。可是事實上,很多球隊的球員合同早已經簽署,對他們來說,降薪已經是明年的事情。否則你敢降我就敢拿著合同去告你。
水平還是那種水平。幾乎可以肯定,在所謂的中超聯賽中,各個球隊的水平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中國足球職業聯賽不可能因為10年的甲 A就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中超也不可能因為改了個名字就變得脫胎換骨了。
當我們將中超和甲 A特意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時,發現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再也沒有什么不同之處。雖然我們都對事物有著美好的愿望,但和甲 A一樣,下課、黑哨、假球、暴力……所有丑惡的一面也必定會在中超賽場出現。唉,從甲 A到中超,換湯卻換不了藥。
從甲 A到中超問題會更多
既然足協的掌門人希望換一個名字來追求更高層次,那么他們面臨的也必將是比甲 A更多的問題。
派系越加厲害。和15支球隊的甲 A相比,12支球隊的中超里,派系的危害將顯得更嚴重。在甲 A中一個實德系3支球隊就可以把整個聯賽攪翻天,而在即將開始的中超里,不但保存了實德系,又添了一個健力寶系。派系間的斗爭將給中超帶來更大的麻煩和煩惱,甚至混亂。
國奧失利沖擊球市。本來2004年是中國足協心目中的一個收獲之年,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國奧隊會輸掉出線權,而且輸得那么窩囊。國人對于中國足球的信任度降到最低點,這種情況下,他們怎會對換湯不換藥的中超燃起激情。如果后面國家隊再有閃失的話,那么很難想象中超的球市會差成什么樣子。
所有的問題都還存在,所有的一切并沒有改變,甲 A被叫作“假 A”,中超的“花名”就叫“中糙”吧,因為在一堆堆問題之下,在流逝的時間面前,中國足球已經越來越糙。記者馬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