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bsp;美國總統布什10日前往國防部聽取有關美軍虐待伊拉克囚犯的報告,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表示了強有力的支持。他對拉氏說,“你的工作做得非常棒。你是一位堅強有力的國防部長,我們國家要對你感恩報答。”參加美國軍方關于伊拉克問題閉門會議的布什,重申將“全面調查”美軍虐俘事件,但他也表示,不會響應要求拉姆斯菲爾德下臺的呼聲。
贊賞“強力”防長
布什是在拉氏面臨強大辭職壓力時挺身力保他的這位重臣的。如果拉氏的地位保不住,布什的地位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不能不保他。
“職業疏忽”之錯
目前拉姆斯菲爾德和美軍方不僅在國內遭到政界人士猛烈批評,一些軍事媒體最近也加入了“炮轟”五角大樓的行列。隸屬甘尼特報系的《陸軍時報》在社論中指出,五角大樓最高層應對虐俘丑聞負責,拉姆斯菲爾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至少犯了“職業疏忽”的錯誤。
重蹈麥克納馬拉覆轍
英國《泰晤士報》10日發表文章說,對美軍虐待伊戰俘虜的譴責如潮,拉姆斯菲爾德可能重蹈越戰時期的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的覆轍。
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是約翰遜總統時期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以他扭轉福特汽車公司命運的相同效率實施了越南戰爭。他將越來越多的軍火投向越南,結果卻是收益遞減。越戰久拖不決,他終于被說服了:雖然美國軍隊或許已經壓倒對手,但這場戰爭是無法取勝的。隨著反戰示威者在白宮草坪上安營扎寨,約翰遜總統接受了輕歌舞劇《圈外》中那位英國皇家空軍軍官的建議。約翰遜拋棄了麥克納馬拉,希望以此取悅民眾。約翰遜這一手玩得非常巧妙,以至麥克納馬拉只好去問《華盛頓郵報》的業主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己究竟是算辭職還是被解雇。她告訴他:“別傻了,你是被解職的。”
布什和他一樣糟
文章認為,布什和拉姆斯菲爾德也面臨著類似窘境。事實證明入侵部隊的指揮與責任效果糟糕。虐待戰俘成了家常便飯,而高級軍官未加制止。當陸軍少將安東尼奧·塔古巴在第三次正式調查中披露普遍存在的虐俘事件時,拉姆斯菲爾德沒有告訴國會、新聞界或總統:美國就要被怒火燒毀了。
拉姆斯菲爾德對于自己繼續留任一事態度非常坦白。
他告訴參議員:“如果我感到自己無能為力,我將立即辭職。”在目前局勢下,由于他政敵太多,拉氏想繼續有效工作非常困難。
拉氏面臨三方壓力第一種壓力是來自民主黨方面。在美軍虐囚丑聞曝光后,民主黨總統侯選人克里立即要求拉氏辭職。克里還發起了一個要求拉氏辭職的簽名活動,迄今為止,簽名的人數已有27萬。
第二種壓力是來自美軍內部。在美國軍內廣泛發行的“陸軍時報”10日發表社論,指責拉氏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失職”,并且說,對虐囚事件負責意味著解除戰時高層領導的職務。
第三種壓力是來自阿拉伯世界。在美軍虐囚丑聞曝光后,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憤慨,紛紛要求拉氏下臺。布什力保拉氏,并對拉氏大加贊揚,再一次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響。
住在迪拜的政治分析家賈瓦德·阿納尼阿(前約旦外交大臣)說,布什力保拉姆斯菲爾德證明,他們作出的所有道歉看來像是敷衍話,如果這些囚犯是美國人,拉姆斯菲爾德肯定會丟官。
考克斯說,如果美國公眾的態度改變了,他也不完全排除拉姆斯菲爾德下臺的可能。但是他又說,拉姆斯菲爾德不吭不聲地離開國防部長職位,看來不是他的性格。
英國首相布萊爾和國防大臣胡恩現在的處境十分狼狽,成了美國總統布什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難兄難弟”。
正在法國訪問的英國首相布萊爾9日為駐伊拉克英軍虐待俘虜的行為道歉,并稱有關責任人將依法受到懲罰。這是駐伊英軍虐俘丑聞曝光以來,英國官方首次正式道歉。但胡恩表示,早些時候被媒體公布的英國士兵虐待伊拉克戰俘的照片越來越像是個“騙局”。胡恩認為,那些公布的虐俘照片是英國《每日鏡報》一手炮制,他并要求《每日鏡報》對此做出解釋。
《每日鏡報》主編皮爾斯·摩根否認了胡恩的指控,堅持說該報的消息真實無誤。
《每日鏡報》5月1日登出了英軍士兵在巴士拉毆打伊拉克戰俘,并在他們身上撒尿的照片,引起各界一片嘩然,令布萊爾在伊拉克問題上處于更為尷尬的境地。之前,胡恩對議會辯解說,照片中士兵毆打戰俘所在的卡車并不像是當時在伊拉克能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