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培養、使用環環相扣 本報訊為切實解決農村基層組織戰斗力不強和后繼乏人的問題,膠南市圍繞選拔、培養、使用三個環節,創新措施,建立起了一支常年保持在3000名左右素質較高的農村后備干部隊伍。 該市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
原則,重點從“四條線”、“十個渠道”選人。“四條線”是指個人自薦,民主推薦,組織篩選,黨委決定。重點從前兩次換屆中威信較高的部隊軍轉干部、致富能手、暫時未找到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在外務工人員中培養發現人才。鼓勵優秀機關干部到村任職,做到身份、工資待遇、評先樹優“三不變”,并享受在村級任職的有關待遇。去年以來,全市以鎮為單位選拔村級后備干部3000名,每村都有3名左右的后備人選,對新選拔的后備干部建檔立冊,每人一份檔案,建立起了村級后備干部庫。 為加強教育培訓,大力提高村級后備干部素質,他們建立了村級后備干部培養聯系人制度,鎮村干部與后備干部開展“一幫二”培養活動。村“兩委”主要后備干部由鎮干部負責幫帶培養,其他后備干部由村“兩委”主要干部負責幫帶培養。后備干部每年輪訓一遍,采取集中與分散、送出去與請進來、送教下鄉與到鎮黨校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膠南市培訓1000人,其他由鄉鎮培訓,培訓時間10天以上。同時,積極鼓勵后備干部參加各類學歷教育,提高文化層次。該市還根據后備干部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到鎮直站所、服務中心或企業掛職鍛煉,優秀的到經濟發達鎮帶頭村掛職鍛煉,以拓寬視野,盡快提高能力。目前,已安排500人掛職。 為保證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常抓不懈,他們建設起了鎮黨委領導、鎮直部門、村密切配合、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機制。僅市財政就撥出1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扶助后備干部培訓。 膠南市此舉解決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后繼乏人的問題,一批優秀的后備人才經過組織培養后,已有200人入黨,有300名被選拔為農村“兩委”干部,為農村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崔坤山戚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