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黃河之水沒從天上來,也沒從地上來。
新華社一條消息連日里驚動全國:歷史第一次,黃河源頭的鄂陵湖出水口斷流了!
黃河下游斷流了,黃河中游斷流了,如今怎么黃河的源頭也斷流了?簡直匪夷所思。
記者赴青海———中華母親河,究竟怎么啦?
源頭,縣長手機難充電
站在鄂陵湖口,記者不禁有些心酸。
從西寧驅車500公里,來到黃河源頭瑪多縣的鄂陵湖。黃河從鄂陵湖10來米寬的出水口東去,從此一瀉千里,奔流到海不復回。
同行的瑪多縣水務局長扎西多杰說:“源頭的出水口斷水5個月了,因為天氣回暖,冰層融化,兩天前總算有這么點水了!彼钢谡f,去年12月到今年4月,鄂陵湖史無前例地大面積露出凍結的湖底,出水口下的河道更有大段河床滴水不流地裸露著。
破天荒的“歷史上第一次斷流”,首當其沖把瑪多縣害慘了。2001年國家投資億元,在鄂陵湖下游8公里處建起年裝機容量2500千瓦的“黃河源水電站”,終于結束瑪多縣的無電史。沒想缺水斷流,愣把電站給廢了,今年1月起瑪多縣又退回到夜夜燭光。記者在電站看到,大壩里的水比正常發電最低水位還低近5米。扎西局長苦笑說,因為沒電,縣里干部們包括縣長,雖然都配了手機,卻紛紛用飯店里的柴油發電機給手機充電!
記者再一次心酸。
源頭,紅色警報響起來
何以至此?記者找到黃河水利委員會設在瑪多縣的水文隊。失之交臂,隊長剛回西寧匯報“斷流”去了。記者連夜尾隨到西寧。
顯然,黃河水利委員會有不同意見。“準確講,這叫‘連底凍’而非‘斷流’!逼湮鲗幩木值姆陡本珠L對記者說,雖然河床湖底有所裸露,水流量也的確為零,但這并非河干水枯。
范副局長強調,反映黃河源流枯竭狀況的關鍵指標———鄂陵湖水位,今年并未降到歷史最低,而要比最低在1987年的4267.75米還高出22厘米。“大可不必杞人憂天,黃河有那么多的支流,它在瑪多縣的年流量才7億立方米,出青海時就多達200億立方米,到河南花園口更高達400億立方米,即便黃河源頭真的枯竭斷流了,對整條黃河流量的影響也不會特別巨大,何況現在并非如此。”
孰是孰非?有一點人所共識:黃河源的水確實少了,黃河源區的生態確實惡化了。范副局長翻出資料:1994年1月,鄂陵湖口的月均流量每秒17.9立方米,今年4月卻銳減為0.117立方米,驟降153倍。瑪多縣扎西局長慨嘆:“生態惡化的紅燈警報,正從黃河源頭向下推進!”
源頭,一座雪山都沒有
數千年黃河之水天上來,而今何以山窮水盡?
黃委會范副局長分析說,與人工用水過多導致中下游斷流不同,黃河源區缺水主因,是過度放牧破壞了植被,導致氣候惡化連年干旱,鼠害亦由此猖獗,生態一日不堪一日。
瑪多縣農牧局劉副局長向記者介紹,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瑪多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放手發展畜牧,僅1萬人口的全縣竟然牛羊總數高達80多萬頭,“那時候缺乏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放牧過度,全縣草地退化嚴重!钡饺ツ隇橹,全縣70年代原有的大片草地,70%退化了,目前還在以每年2.6%的速度瘋狂沙化。
草沒了,天旱了,水少了,敹嗫h氣象局曹副局長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以前,降水很均勻,每個星期都下雨,一年有300多個陰雨天。后來草場大量退化,空氣濕度越來越低,云層越來越薄,下雨越來越集中在某幾天,隨后就是曠日持久的烈日晴天!本痛,黃河源區50年來年均降水326.3毫米,去年只有24.1毫米,蒸發量則高達429.9毫米,是降水量的17倍。
湖水也蒸發了!扒Шh”的瑪多,1985年4077個湖泊,而今只剩1800個。
雪山也蒸發了。巴顏喀拉山,黃河長江發源的象征,想象中定是一片潔凈的雪山峰。但記者溯河直上百里,沿途山峰全無積雪———一座雪山都不見!“上世紀90年代起就沒雪山了,黃河水不再是雪山水。倒不是所謂全球氣候變暖,1986年以來的年均氣溫,只比50-80年代高出1攝氏度,作用不大,還是草地消亡弄得天天艷陽!
草沒了,天旱了,田鼠也驟然增多了!疤锸蟛幌渤睗,草地退化日益干旱,專吃草根草籽的田鼠大肆繁殖,最多的地方,一畝地有近2000個老鼠洞,每走半步便有一個,幾乎把全縣草地啃光了。”記者親見,這時本該青草叢生的草場,如今大片枯黃、寸草不生,只有車輪驚起一群群肥碩的田鼠,光天化日下四散奔跑!
生態的惡性循環,一發便不可收拾。如今的瑪多縣,沒了黃河洶洶、雪山皚皚、青草郁郁,只有禿山黃沙龍卷風。
源頭,曾是全國首富縣
信嗎?這個黃河源頭的瑪多,曾是全國首富縣,而且連續3年獨占鰲頭!
1980年至1982年,瑪多縣水草肥美牛羊如云,牧民人均年收入高達1500多元,連續3年穩穩蟬聯全國排名第一的冠軍寶座!
2003年瑪多縣人均年收入1400元。20年過去了,物價指數起碼上漲10倍,收入反倒減少十五分之一。
都是黃河源生態惡化惹的禍,奔騰千年的黃河水,也恐怕要改源頭了。
扎西局長攤開地圖。黃河源頭自鄂陵湖往下120公里河段,所有支流早已全部干涸,僅靠鄂陵湖出水口一線涓流勉強維持黃河的源頭名分。“生態日益惡化,一旦鄂陵湖長期無水可出,黃河源頭變成下游120公里外的熱曲河,并非想象!薄
就是熱曲河也多半只能做20年黃河源。80年代熱曲河水深及胸腹,去年僅及膝蓋了,按這個速度,再過20年熱曲河干涸,黃河源頭又得下挪,到最后全指望著南水北調工程了,“那時黃河可能源自長江啦!
讓人心痛的是,1975年瑪多縣城搬過一次家,東遷3公里,那時是因為黃河水太多了,動不動一覺醒來,滿屋子河水泛濫,鞋子四處漂浮。
瑪多又要搬家了,這次不是一個縣城而是整個全縣,這次不是因為水多而是因為水實在太少了。這一次的搬家既悲且壯:“為了盡可能減少人為生態破壞,青海省設想5年內把瑪多全縣居民搬到400公里外,黃河源區像可可西里無人區一樣專設管理局,保持水土保護環境。第一批20多戶牧民,今年已經搬了!薄
一條大河養育一個民族,黃河呵黃河!(記者郭泉真 陳江 尤莼潔)
責任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