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天,《青島市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首次正式向社會發布。記者從中獲悉,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知識產權工作當作提升科技原創力、增強城市競爭力、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戰略任務來抓,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逐年大幅增長,馳名商標和名
牌產品不斷涌現,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力度進一步增強,以企業為主體、轉化為目的的專利工作在國內形成鮮明特色。
以原創性發明創造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目的,努力提高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2003年以前總累計,全市申請專利總量達17396件,獲得國家授權專利為11400件,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分別排名第六和第四,穩居全省第一位。去年我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3052件和1589件,居全省第一。其中申請發明專利514件,同比增長49%;授權發明專利134件,同比增長147%,每萬人擁有專利15.87件。去年我市共申請國外專利50件,累計申請國外專利250件,授權國外專利120件。專利專項資金資助專利申請項目1935項,資助金額達100萬元。
然而,與企業專利申請“熱火朝天”的現狀相比,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個人卻顯得頗為“冷清”。僅拿2003年數字舉例說,企業專利授權量達864件,占58%,而高校院所僅為133件,所占比例不足10%;在專利申請方面存在著類似情況:企業去年專利申請量為1601件,占56%,而高校院所僅申請359件,比例為12%。個人專利申請和專利授權量比重約為三分之一,且有下降的趨勢。
市知識產權局有關專家認為,企業“熱”院所“冷”的現象引人關注。一方面說明我市以企業為主體的專利工作特色日益突出,同時也說明,作為原始性創新源頭的高校科研院所專利意識還比較淡薄,對自主性研發重視不夠,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亟待加強。(本報記者張子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