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本山 不寫命題作文
在改頻之后,中國教育臺三套《首播劇場》又推出四部大戲。昨天,《太陽背面》、《大漢天子》(第二部)、《馬大帥》
、《居家男人》這四部劇的主創人員齊聚一堂。然而在這次采訪中,最風光的要數趙本山。他不愧是久經“殺場”的老將,與記者變換著他各種身份兜圈圈。
作為打工仔:央視不是領導是媒體
說不清是《劉老根》成就了趙本山,還是央視成就了《劉老根》,總之央視投資《劉老根》時,趙本山稱自己就是一個打工仔。是央視讓他第一次嘗到了導演的甜頭,可正當老百姓期待著后幾部時,趙本山不拍了,自己投錢單干起了《馬大帥》,還投奔新“東家”《首播劇場》。有人猜測這事跟“炮轟”央視有關,趙本山不等記者開口,自己就先耍出一句:“哎呀,別老整這個話題了。央視和我一直是合作伙伴,我們的關系很好,央視不買戲就算了,我也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么,我這部戲就是要走市場,央視給價合適,我們就賣,他們不買,我就賣別的頻道。”他說:“誰說我的劇就非得在央視一套播?老百姓老把央視整得像領導,不在央視播就出大事,央視其實就是媒體,我算個體戶了,央視對我很好了。”
作為制片人:“命題作文”不寫了
當初央視投資《劉老根》,而這次《馬大帥》卻是趙本山首次獨立面對市場。作為該劇制片人,趙本山談到收視特別自信:“這部劇在外省臺播時,收視都是第一。”而且該劇還改進了當初《劉老根》的一些缺陷,比如與東北農民實際生活有出入,小品的痕跡過重等毛病。在《馬大帥》里,趙本山想講的是農民剛進城的生活狀態,“這是一部農民的城市故事,有很多東北土話,但讓老百姓都能聽懂。這劇與小品不搭界,不是兩三句就抖包袱。人物的語言是關鍵,但我想讓觀眾發笑的不是那些語言包袱,而是人物的個性。”在這部劇里趙本山可謂大展拳腳,“以前央視花錢,當然會與他們商量創作風格,現在自己做主,這次作文是自己發揮。”
作為娛樂名人:老解釋顯得我特小氣
現在的趙本山面對媒體擺出一副“我是明星我不怕”的姿態:“有人寫我要發出什么通告,來抵制新聞低俗的現象。我不想對編造的新聞解釋什么,作為娛樂圈的一個名人,老解釋顯得我太小氣。一個人內心再健康,也有不滿現實的時候,也會有結怨的人,我的心態很好,以前受不了,現在很適應這種環境。媒體愛炒我,也說明我存在那個價值,我也有義務讓大家說唄。”
作為導演:偷拍才有真實感
在《馬大帥》中,身兼制片、導演、編劇的趙本山采用了偷拍的方式。“東北農村的鄉親跟我特熟悉,老百姓特熱情地幫我們保護現場。一看到這些鄉親們,我就想干嗎不讓原型人物來表演啊。”趙本山把這個想法與老鄉們一說,老鄉樂滋滋地演起來。但是拍了幾遍后,趙本山發現“老鄉們的自然狀態最好,鏡頭一對著他們,就演大了”。于是趙本山就讓他們自己排練,自己躲到一個角落,在他們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把他們最淳樸的表演記錄下來。
作為老師:拍戲需要連哄帶騙
此次《馬大帥》中的演員年齡大縮水。其中一位重要角色“馬小翠”,由一位年僅16歲沒有表演經驗的女孩兒飾演,而且還和劇中的剛子有感情戲,趙本山最累的就是跟這位16歲小演員較勁兒了,趙本山說:“16歲就是一張白紙,沒有生活經歷,但她演的是20歲情竇初開的姑娘,而且又是逃婚進城打工,所以每次都是連哄帶騙。”趙本山說:“剛開始我就先演一遍,讓她模仿,發現沒什么成效,尤其是一些身處異鄉的傷感神態,她根本不理解。后來我就夸她,哄著她,她依然表演不出來,我只好挖苦她,對她特狠,還騙她把她送異鄉去,她自己一想到那種處境就哭了。”
(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