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國家權威部門獲悉,擁有一百多顆小行星命名權的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希望把其中一顆尚未命名的小行星以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名字命名。目前,申報命名“楊利偉星”已經順利經過國內初評和復評。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正在準備最后的申報材料,申報材料將送往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
據了解,在太陽系中
,除了九大行星以外,在紅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軌道之間,還有成千上萬顆肉眼看不見的小天體,在沿著橢圓軌道不停地圍繞太陽公轉。這些小天體就是太陽系中的小行星。
自從1801年發現第一顆小行星,到20世紀90年代末,已登記在冊和編了號的小行星超過8000顆。據統計,太陽系內小行星的總數應在50萬顆左右。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這部分區域被稱為小行星帶。
據悉,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已發現了一千多顆小行星,并對其中一百多顆具有命名權。有的是以地方命名的,如“揚州星”、“香港星”;有的是以為中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物來命名的,如“錢學森星”等。
為了能夠獲得相關的最新動態,昨日上午,記者電話采訪了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據該天文臺行星科的研究員汪女士介紹,由于此項榮譽在國內和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因此要獲得這個榮譽非常困難。接到有關部門的提名申請后,紫金山天文臺首先要在內部進行一次初評,第一次初評審查合格后,天文臺再將詳細資料上報到中國科學院進行復評審查。目前復評審查已順利通過,將由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以國家名義向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的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提出申請,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需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再給予相關批復即可。
為了獲悉申報命名“楊利偉星”的國內最新情況,記者將電話打到了中國科學院。據中國科學院一位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接到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申報材料以后,中國科學院非常重視,中國科學院相關工作人員經過認真審查,詳細閱讀材料,認為申報命名“楊利偉星”的前期準備工作非常翔實充分,符合批準條件,并于前不久順利通過了第二道“關口”。現如今,最后“沖刺”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遼沈晚報 馮玉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