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嶗山區和濟南的章丘市將免征農業稅等全部涉農稅負。青島市的嶗山區、黃島區作為城市郊區自然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三農”所占的份量也不大。章丘是一個農業大市,也是一個經濟強縣,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居第37位。這些地方決定實行農民“零賦稅”,那么,山東其它縣市是
否也能逐步取消農業稅?條件是什么?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部分業內人士和專家。
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成員、省農業廳經管處處長馮周安向記者細算了一筆賬:目前山東農業產值在全省GDP中只占14%,農業稅收入不到60個億。雖然在不少縣市,地方財政仍以農業稅為主要來源,但總體來看,60個億的農業稅僅占全省地方財政收入700個億的9%,山東對農業稅賦的依賴性已越來越小。
山東社科院農研所所長秦慶武說,城市市民800元/月以上才交納稅金,而農民收入月均不足800元,卻要納稅,這顯然不公平。從國際上看,一些國家人均GDP達到800美元就開始反哺農業,而山東去年人均GDP已超過1600美元,應該說已具備了這種反哺的條件。
山東省農業專家劉同理認為,按照“非均衡發展”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取消一切面向農民的稅費。就山東而言,那些農業基數不是太大、取消農業稅賦對當地財政運轉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二三產業發展勢頭較好、財政收入在兩三個億以上的縣市,均可考慮逐步推行零賦稅。
“在減負的同時,要確保鄉村兩級正常運轉,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等重點事業得到發展。”山東省財政廳有關人員坦言,零賦稅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在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及民營企業的基礎上,逐步推行。(于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