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普通高校的連年擴招和社會供需結構性矛盾的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問題引起有關方面以及學生和家長的高度關注。從我市情況看,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今年又是高校擴招后的第二個畢業高峰年,就業壓力較大。為及時提供我市大學生就業的有關情況,使方方面面都能有所了解,以便及時采取對策。最近,市統計局對我市高校的744名大學生進行了就業意向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
74%愿畢業后留在青島
大學生們普遍認為,青島自然環境條件較好,而且又是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有利于個人事業的長遠發展。因此,74%的大學生畢業后愿意留在青島。
同時,其他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也不可低估。在問及“如果有機會到外地就業,您希望去哪個城市”時,有22.7%的大學生愿意去上海;14.9%的大學生愿意去深圳;13.6%的大學生愿意去北京;10.2%的大學生愿意去廣州。他們認為,一旦去了自己心目中向往的城市,不僅工資收入水平高,而且擇業機會多,將會更加有利于個人的長遠發展。
77.7%選擇到企業工作
在問及“您心目中比較理想的工作單位是什么”時,選擇機關單位的占8.1%,選擇事業單位的占11.8%,而選擇到企業工作的占77.7%。這表明,機關事業單位并未被大學生看重,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個人事業的發展和興趣愛好。
工資收入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調查表明,畢業后愿意到企業工作的大學生中,有76.2%的大學生愿意到跨國公司或大型企業集團工作,位居所有選項的第一位;愿意到外商投資企業工作的占11.5%,位居所有選項的第二位。
69.5%對就業持樂觀態度
在問及“你對自己落實就業單位是否充滿信心”時,有69.5%的大學生對落實就業單位保持樂觀態度。其中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在校期間曾參與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很快適應用人單位的工作需要;另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學習成績優秀,在班級或院、系學生會擔任干部,和他人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
調查情況表明,大學生對就業持樂觀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對就業條件和薪酬水平的要求降低,就業期望值更加貼近實際。據調查,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時,希望月均收入在1000-2000元的大學生占41.3%;2000-3000元的占31.5%;6000元以上的僅占2.1%。大學生的薪酬預期日趨理性化,就業心理更加成熟。
愿通過市場找工作的最多
據調查,截至去年底,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有24.7%的人從來沒有參加過人才交流會;參加過1-2次人才交流會的占42.3%;參加過3-5次的占27.9%;參加過6次及以上的占5.1%。每個應屆大學畢業生平均已參加過兩次人才招聘。
在問及“您最愿意通過何種方式尋求工作”時,有32.6%的大學生愿意通過人才交流市場來尋求工作;愿意讓學校推薦的占20.9%;愿意網上招聘的占19.7%;愿意通過社會關系尋求工作的占12.8%。可見,人才交流市場仍然是大學生尋求工作的主要渠道。本報記者劉芳濱本報通訊員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