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騙局被當場揭穿后,這名“醫托”(左)仍在狡辯。
核心提示
3月9日,一名長期在北京同仁醫院掛號處和三樓眼科診室出沒、為豐臺區小紅門路某醫院當“醫托”的張平(化名)在與同伙發
生內訌后突然生出一個念頭:要把“醫托”的騙人內幕公布于眾。他披露給記者的情況相當令人震驚,“醫托”大多憑借坑蒙、誘騙與危言聳聽的伎倆,與一些“無良醫生”唱起雙簧,騙取外地來京求醫病人的救命錢,他們一天的收入最高時竟在千元以上。
做戲:
與醫生寒暄
“小紅門路某醫院門診部養有三四十名‘醫托’,他們分布于同仁、協和、301、兒童醫院等全市多家著名醫院,每天僅出沒于同仁醫院掛號處和三樓眼科診室的就有20多人。”張平告訴記者,這些人與門診部醫生之間已經達成一種“默契”:在將病人帶到醫院后,“醫托”都要先與醫生寒暄幾句自己曾經在這里就醫的情況,“其實他們說這些話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讓不明就里的病人相信,自己的病癥在這里絕對能得到很好地醫治。”
誘餌:
看病少花錢
“尋找目標、搭話、探聽病因癥狀、介紹自己求醫經歷是‘醫托’最初要采取的步驟,”張平介紹說,在與前來看病的病人搭上話后,“醫托”就極盡騙人之術,努力地使病人相信,他曾經就醫的醫院將會讓病人少花錢而較快地醫好自己的病。
醫師冒充教授
自稱包治百病
在張平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于豐臺區小紅門路的這家醫院。在醒目的招牌后面,是一組四合院式的病房,一位自稱是同仁醫院離休老教授的醫生長期在門診部坐診。“其實她也只是一名50來歲的普通醫師,幾年前曾因與‘醫托’勾結、騙取病人錢財而被衛生部門處罰,此后便更名改姓,來到這里繼續行騙。”張平介紹說,這名“醫師”自稱能包治百病,不用檢查病人的病癥,僅憑把脈就能給病人開出藥方。“其實藥方中所列的都是甘草、陳皮、大青葉等十分常見的中草藥,只是在被碾成粉末后,他們便聲稱這是治療病人病癥的特效藥。藥價也視病人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前來看病的病人為人老實而且很有錢、家庭所在地又為外地或京郊偏遠地區,一服藥就將要價上百元,其實其成本也只在10多元錢。”
不少偏遠醫院
醫托異常活躍
記者了解到,現在地處城鄉結合部的一些偏遠醫院為使病人前來看病,幾乎都養有一批醫托,在這些醫院,醫托活動十分的頻繁,雖然屢經打擊,但巨額的收入使醫托依然故我地存在著,他們有的甚至結成了小集團,躲避著執法部門的查處。
每拉來一位病人
可提一半醫療費
“醫托每給醫院拉來一位病人,可從病人的醫療費用中獲得30%至50%的提成,最多時一名醫托一天能掙1000多元,每月收入可達上萬元,平均每天收入也在二三百元左右。”
張平說:“在醫托提成之后,將是醫院與醫生之間的再次分紅,一名醫生每月的收入也在萬元以上,剩下一部分則成為醫院門診部的全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