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說,2004年財政赤字為3198億元,這一數字恰好和2003年的赤字數相持平。那么,應該如何看待今年這一不變的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占 G DP的比重變小
數據顯示,2003年3198億元的財政赤字數已創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值。國際上評價財政赤字風險通常有兩個指標:赤字率(赤字占
G DP的比重)不超過3%、負債率(國債余額占 G
DP的比重)不超過60%。自1998年以來,我國的這兩個指標基本都控制在警戒線比例范圍之內,特別是負債率遠低于60%的安全線。金人慶說,按照預算指標安排,今年的財政赤字規模保持在3198億元,但今年財政預算赤字占
G DP的比重,由2003年的2.9%下降到2.5%,下降了0.4個百分點。
建設國債規?s減預算內建設投資增大
財政赤字連年增多,主要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大量發行國債造成的,因此有人將通過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的方法稱為“赤字經濟”。雖然今年的財政赤字規模不變,但是長期建設國債的發行規模得到了進一步的縮減。今年預算報告中將發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從2003年的1400億元縮減為1100億元,縮減規模達300億元。而且這是繼2003年調減100億元后,再一次調減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
預算報告中,還有一個重要投資項目的變動,就是準備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50億元。
建設國債投向優化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調減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不是簡單的量的減少,更要看其中質的變化。金人慶在預算報告中稱,在投資主體多元化,社會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適當調減國債項目資金規模,調整和優化國債使用結構,可以更好地引導和發揮社會投資的作用,騰出財力支持稅制改革等體制創新。“發行國債是舉債過日子,確實應該將資金用在農村、中西部等最需要的地方,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壁w鵬代表說:“調整和優化國債使用結構,著力促使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這彰顯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