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城的瑟瑟寒風中,中國國奧隊又一次晚節不保,被對方在下半場第36分鐘時利用快速反擊攻入制勝一球,從而續演了黑色
N分鐘的悲劇。然而國奧隊輸得并不難看,因為韓國隊的難看程度和我們差不多。但對于一向強調“以我為主”的沈祥福來說,比輸球更可怕的是,國奧隊很長時間以來所精心打造的風格在90分鐘里完全不見蹤影。
喜愛西甲的沈祥福一直向國奧隊員灌輸著打出精妙地面配合的思想,中前場球員富有創意的蹭、抹、漏是沈指導大力提倡的技術動作。然而在對韓國隊的比賽中,這樣的動作并沒有出現。國奧隊的小將們似乎十分緊張,連球都不敢拿,對方還沒有上來逼,就會匆忙起腳傳一些不著邊際的球。平時擅長拿球過人的高明、于濤和閻嵩等人都像變了個人似的,腳下動作明顯不自信,一再被對方后衛輕松斷下。就是幾個星期前,國奧隊的小伙子們還曾在四國賽上表演過流暢的短傳配合,中場的傳接十分細膩,然而一到這樣的大賽,這些東西全都忘到了九霄云外。
沈祥福在訓練中一直手把手地教隊員要在中前場做到一腳出球,而且要盡量傳大力的地滾球,好讓隊友方便地在接球同時做出下一個動作,最好是在三五人之間形成撞墻似的配合。這樣的打法確實比較先進,有點接近備受沈祥福喜愛的巴倫西亞隊和皇家社會隊的踢法。然而沈指導的心血好像是白費了,隊員們在這場比賽中根本沒有這樣的配合,他們在多數情況下傳出讓隊友很不舒服的球,或是將球傳到對手可以攔截的線路上。
“以我為主”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就是不管對手如何,自己始終要踢出自身固有的風格,就像意大利隊堅持防守反擊,哥倫比亞隊堅持短傳到底,挪威隊堅持高空轟炸一樣。踢出自己的風格比起簡單的勝負追求已經上了一個檔次。試想,如果中國隊憑借僥幸戰勝了韓國隊,并以同樣的表現出現在奧運會的舞臺上,那又有什么意思呢?結果只能像1988年在漢城和2002年在韓國一樣被世界足壇所遺忘。相反,如果能踢出自己的風格,即使在大賽中輸了球,或是最終沒能進入大賽,人們仍然會記住曾經有過這樣一支特點鮮明的球隊。
中國國奧隊在韓國隊面前輸了球,更在自己面前輸掉了風格。鄭道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