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全市體育訓練工作會議昨天舉行,會議確定了“以迎接2008年奧帆賽為契機,備戰‘城運會和省運會’為目標,堅持‘以訓練工作為中心,以培養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為目標’”的指導思想,使我市的競技體育繼續保持在全省的龍頭地位。
會議首先回顧了過去一年的體育訓練工作和競技體育取得的成績。2003年我市運動員在國際各項大賽上,共取得21枚金牌、6枚銀牌、7枚銅牌;在全國其它各項比賽中取得30枚金牌、29枚銀牌、20枚銅牌;據省體育局統計的數據,2003年我市運動員在全國以上體育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名列全省首位,并向省級專業運動隊輸送運動員75名,在國家集訓隊的青島籍運動員也達到34人;同時,青島頤中足球隊沖進全國足球中超行列,青島海利豐足球隊沖進全國足球中甲行列;在“五城會”上,青島體育代表團以16枚金牌、7枚銀牌、7枚銅牌,總分374分的成績,在78個體育代表團中,與大連并列金牌榜第6名,在15個副省級城市列第4位,在全省5個參賽城市列首位,并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獲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為全力備戰2006年第21屆省運會,市體育局根據新一周期的訓練工作任務,確定了以“立足訓練,積極引進,抓住兩運隊伍,著眼奧運戰略”的訓練方針,加大工作力度,強化訓練措施,加強優勢項目,挖掘潛力項目,強化薄弱項目,補充短缺項目,完善訓練體制,優化訓練機制,培養尖子群體,提高整體實力,確保我市競技體育在全省的“龍頭”地位。
會議要求市體育局所屬各單位的領導要把選拔、引進優秀人才當作近期的第一要務來抓,下大力氣抓好訓練這個關鍵環節,進一步提高競爭實力,進一步樹立科學的訓練指導思想,繼續深入貫徹“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訓練原則,大力推行訓練創新,不斷探索提高訓練水平和質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切實提高訓練質量與效益。
經過反復調查和論證,我市確定了第21屆省運會奪取金牌230枚,占金牌總數1052枚的22%的目標,為完成這一目標,市體育局將進一步調整重點項目設置和布局,形成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訓練體制和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不斷提高整體實力水平。會議認為,為鞏固我市競技體育在全省的龍頭地位,必須持續不斷地為國家培養輸送大批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科學、合理地利用我市現有的人才、地域優勢和資源配置條件,最大限度地合理調配資源和投入,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要堅持“加強優勢項目,挖掘潛力項目,強化薄弱項目,補充短缺項目”,“優化結構,突出重點,提高效益”的原則,搞好項目的設置和布局,確保形成堅實的人才群體和訓練規模,提高在省運會上與競爭對手抗衡的整體實力。
在訓練體制上,會議提出要形成多種形式和層次的訓練體制;要積極創造條件,繼市體校、市軍體校、市第二體育場成為“三集中”訓練單位后,使水上項目也形成“三集中”體制;要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形成部分訓練項目聯合組隊和有序地競爭。在訓練機制上,要積極引入競爭、激勵和風險機制,將訓練任務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到訓練單位、運動隊和教練員,強化責、權、利相結合的具體措施;要繼續實行訓練任務目標風險抵押責任制,與各訓練單位簽訂新一周期訓練工作任務目標責任書,同時對教練員進行競爭上崗,實行聘任制。
會議強調,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要著眼未來,為今后攀登世界競技體育高峰打好身體素質,心理、技術、戰術、思想作風等方面的堅實基礎;各運動隊要進一步樹立“選好苗子、著眼未來、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穩步提高、積極輸送”的思想,切忌“重金牌、輕輸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本報記者劉長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