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2日在京首發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NO.2》提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不斷發展和演化,目前已經或正在形成九大經濟區域和九大都市區。
九大經濟區域是:華南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廣東、海南、廣西、湖南南部和江西西部;長江下游地區,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為中心,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區;華北地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內蒙古的中西部;東北地區,以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為中心,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的呼倫貝爾、通遼、興安、赤峰等四盟市;黃河中下游地區,以濟南、青島為中心,包括山東以及河南、河北、山西部分地區;中南地區,以武漢為中心,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南部、陜西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西南地區,以重慶、成都為中心,包括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北地區,以西安、蘭州為中心,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閩臺地區,主要包括中國臺灣和福建省。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NO.2》認為,這些區域內經濟聯系較為緊密,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內各城市的經濟也將長期處于共同發展狀態。目前,九大區域的核心區即都市區已經或正在形成。九大都市區分別是:
大香港都市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惠州、清遠、東莞、中山等城市。
大上海都市區: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次中心,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臺州等。
大北京都市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保定、張家口、承德、廊坊。
沈大都市區:以沈陽、大連為中心,包括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錦州、營口、阜新、遼陽、盤錦、鐵嶺、朝陽、葫蘆島等。
青濟都市區:以青島、濟南為中心,包括青島、濟南、淄博、東營、煙臺、濰坊、泰安、威海、日照、萊蕪等。
大武漢都市區:以武漢為中心,包括武漢、九江、信陽、黃石、十堰、宜昌、襄樊、鄂州、荊門、孝感、荊州、黃岡、咸寧、隨州、岳陽等城市。
成渝都市區:以成都、重慶為中心,包括成都、重慶、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宜賓在內。
關中都市區:以西安為中心,包括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漢中等城市。
大臺北都市區:以臺北為中心的中國臺灣省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