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接近新一輪的區域經濟增長周期,而且在中國經濟增長中,表現搶眼的不是中心城市,而是一些二線城市。從數據上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4個有影響力城市所占全國
G
DP的比重,從1994年起只有微幅增長,僅僅是從10%上升到了14%,10年時間里不過4個百分點,而其它二線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它們,有的城市經濟增長速度甚至可以達到30%。可以說,中國經濟上的一種區域體制已經逐漸成形。
歐盟東擴對中國企業出口的影響不容忽視
今年5月1日,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十國將正式加入歐盟,此前歐盟宣布將于今年8月13日啟動兩項關于電子垃圾的法規,也將適用于他們。專家預測,這兩項法規生效之后,如不把這10個國家計算在內,中國的彩電等電子產品向歐盟的出口也將減少20%左右,而加上這10個國家,中國企業的損失將更大。
其實不光是這兩項法規,所有歐盟目前執行的有關法規和配額限制在入盟后都將在這十個準入盟國家中實施。因此,歐盟東擴將使中國的產品無法再像以前那樣自由出口到十個準入盟國家。為了保護中東歐十國的紡織業,歐盟甚至很可能會出臺新的貿易壁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