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發展打造就業平臺
本報訊位于膠南市隱珠鎮的青島泰發集團,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實現利稅1.02億元,吸納當地就業人員8000多人,年發放工資80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均增收2500元。據了解,膠南市通過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吸納和承載農村富余勞動力,去年全市新轉移農村勞動力3.6萬人,農村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的比重達到60%以上,人均非農收入達到252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37%。
擴大農民就業,加速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既是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區域競爭力,解決“三農”問題的客觀要求。基于這種認識,著眼于為青島西海岸大工業配套服務,把膠南建成特色鮮明的臨港制造業基地,加快推進工業企業“二次創業”,積極實施集群化發展戰略,培植優勢產業集群,形成了以橡膠輪胎、紡織機械、手推車、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四大塊狀經濟,全市工業主要指標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企業發展活力的增強隨之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去年工業企業新吸納1.1萬名農村勞動力就業。
加強環境建設,創新招商方式,是膠南市開辟就業空間的又一重要舉措。2003年,膠南市共批辦外資項目169個,實際利用外資4.6億美元,全市新增開工投產外資企業70家,新安置5000多名農民就業。個體私營經濟規模的擴大,也為農村勞動力就業帶來福音。2003年,膠南市新增個體工商戶4953戶、私營企業946家,新增從業人員1.26萬人。隨著新陽光廣場、副食品批發市場、燕瑪超市等大型市場先后投入使用,又有3000多名農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加快經濟發展、拓寬農民就業渠道的同時,膠南市投資100多萬元對勞動力市場進行擴建,在全市各類企業建立了50個勞動力需求信息點,在15處鎮建立勞動力資源信息站,并與臨沂、德州等13個市(縣)勞動力市場建立了信息交流與合作關系,使勞動力資源信息網絡不斷健全。2003年,該市共組織向市外輸出農村勞動力5000多人。在此基礎上,膠南市制定出臺新的政策,取消農民就業限制,打破“瓶頸”制約。建立統一的就業制度和公平競爭的市場就業機制;對農民工在勞動用工、工資分配、社會保障等政策上一視同仁;農民工在子女入托、求學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通過完善農民就業的政策規定,使農村勞動力轉得出、留得住,為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長效機制創造了條件。(祁曉陳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