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天,城陽區第二醫院產科助產士謝振華在自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上簽了字,明天,她將啟程赴京,為一位正在北京某醫院住院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屆時,她將成為我市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第一人。
好事多磨:小謝等了兩個多月
22歲的謝振華是即墨市北安街道宋化泉村人,現為城陽區第二醫院產科助產士。去年6月1日,她和許多同事一起,在所在醫院參加了報名捐獻造血干細胞活動,并登上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車,抽取了7毫升血樣。市中心血站中心實驗室對采集的血樣進行
H
LA(白細胞抗原)分型后,把檢測數據從網上傳輸到中華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山東分庫,并由分庫傳輸到總庫。8月初,謝振華接到通知,她的血樣初檢結果與北京一位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能夠配上,需要進行復檢。8月中旬,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再次來到謝振華所在醫院,抽取了大約7毫升血液,并把血樣密封好,通過特快專遞寄往北京。10月初,復檢結果出來,謝振華與該患者6個抗原完全相合。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又帶謝振華到醫院進行了全面體檢,小謝身體健康,可以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
然而,就在去年11月底謝振華準備動身赴京捐獻時,北京方面傳來消息,患者突患感冒,移植要推遲。這樣一推就是兩個月。近日,又有消息傳來,北京的患者病情已經穩定,可以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
據悉,這位患者是個23歲的小伙子。
我承諾:捐獻我的造血干細胞給病人
昨天,在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的會議室里,謝振華從市紅十字會負責人手里接過自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讀過之后,鄭重地在上面簽了字。
同意書上寫道:“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我自愿承諾:捐獻我的造血干細胞給病人作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我充分認識到這是一項體現我的愛心、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行動,涉及病人生命安危……”謝振華說,我是一名助產士,每天都親手接過一個個新生命,我深感生命的偉大。自從報名捐獻造血干細胞,我就有捐獻的準備。特別是去年得知自己的血樣檢測數據與北京一位患者相合后,我已經做好了捐獻的準備。我很高興能用自己的一點付出去挽救別人的生命。
她還告訴記者,自從初檢合格后,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對她就非常關照,父母也由最初的不理解轉為支持。母親說:如果能救別人一條命,那是件好事。聽說要去北京捐獻了,這幾天醫院已經給她放了假,讓她好好休息,母親想方設法為她增加營養,最近兩個月她已經胖了許多。
周三啟程:23日實施捐獻
據介紹,小謝將于18日乘火車赴京,同行的還有一位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小謝所在醫院的一位負責人。抵京后,她們將入住患者所在醫院附近的一處賓館,進行移植前的各項準備,初定23日實施造血干細胞的移植。(本報記者王麗艷)新聞鏈接:
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聯合性免疫缺陷綜合癥、地中海貧血、癌癥放化療后患者的有效手段。我國有400多萬患者等待造血干細胞移植,其中,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萬人。目前,我國造血干細胞移植基本上由患者直系親屬提供,但由于獨生子女比例大,在直系親屬中尋找相配的造血干細胞供體比較困難。
2002年4月,中國紅十字總會正式啟動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并在11個省市建立地方分庫,同年,青島市紅十字會的組織配型實驗室通過了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管理中心的專家評審驗收,建立了山東分庫青島服務中心。到目前,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已有10萬份分型數據入庫,有690多份志愿者與患者的
H LA分型相匹配,已經實施捐獻81例。
我市已有13000人報名捐獻造血干細胞,其中3000多人的血樣檢測數據已傳輸到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資料庫。
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資料庫提倡的采集方式是從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細胞,即給捐獻者注射動員劑,將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采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干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捐獻者大約需要采集10克造血干細胞。采集所用的器材都經過嚴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采集完成后,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消失,確保捐獻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