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達到一百七十箱,每箱純利七萬元,成為江北最大的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膠南水產養殖業走向深海
本報訊
相比普通網箱養殖,當前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無疑對傳統養殖業進行了一次革命。膠南市大珠山鎮南小莊村漁民高江對此體會頗深,他去年春天放養的7000多尾鱸魚,不到一年時間平均每條就長成約0.75公斤,日前剛出箱就被外地客戶搶購一空,一箱魚賺了10.8萬元。
據悉,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挪威、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利用,與普通網箱相比,深海抗風浪網箱具有抗臺風能力強、海水污染小、發病率低等優點,因成品魚與天然魚相差無幾,銷售價格是普通網箱養殖的兩倍多。由此,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也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青睞。
膠南市自90年代開始發展普通海水網箱養殖,到2002年全市養殖網箱已發展到1.8萬個。但是,由于早期發展的普通網箱不但技術含量低,抗風浪能力差,易損壞,而且因集中在近海內灣,使水域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還引發了一系列病害,導致養殖效益直線下降,嚴重挫傷了漁民的養殖積極性。
對此,膠南市抓住國家把深海抗風浪網箱列入“863”計劃重點攻關科研項目、國產化程度和操作技術日趨完善的機遇,及時調整了海水網箱養殖發展結構。從2000年開始,該市海洋與水產局就積極探索發展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2001年終于在靈山灣試驗成功,當年就在全市138公里海岸線上大規模推廣這項技術。目前膠南的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已從靈山灣擴展到古鎮口灣和瑯琊灣,網箱總數達到170個,箱均效益都在12至15萬元之間,純利為7萬元左右。
為解決深海抗風浪網箱一次性投資大、漁民難以承受的問題,該市還創新經營模式,通過“公司+漁戶”的方式,引進公司投資網箱制作,租賃給漁戶養殖。他們先后引進了浙江大海洋生態漁業公司、青島環海科技公司等網箱制作公司等,以每網箱年租金不超過1萬元的價格租賃給養殖戶。大珠山、瑯琊、靈山衛等鎮也紛紛采用這種模式扶持養殖戶。通過這種經營,在公司與漁戶之間建立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解決了養殖戶因缺少資金想干干不成的問題,推動了全市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大。
經過短短兩年時間的發展,膠南已成為青島市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了長江以北最大的養殖基地,并被省技監局列為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本報記者韓軍營本報通訊員劉濤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