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嘉
老李與他同學王先生有個約定,見面就得糾正對方一處錯誤。最近,為了一件公務,老李陪我去找王先生,有幸親自見聞了這有趣的一幕。
見面問侯之后,王先生就客氣地說:“剛從即墨回來,久等了!”老李跟上一句:“還即墨(
mi讀密),改不了的老土!”此話一出竟被王先生逮住,狠狠地給上了一課。“什么叫土?普通話是漢語的標準語,即墨話是方言土語,但普通話決不否定漢字的異讀。尤其是對地名姓氏,它也嚴格遵守讀音以本地人和本姓人的讀音為準的法則。如萬俟(moqi讀莫其)先生,絕不能讀成‘腕四’先生;繆(miao讀苗)先生,絕不能讀成‘謬’或‘牟’先生;廈(xia讀夏)門,絕不能讀成‘啥’門。這種讀音都有惟一性。為什么?幾千年形成的,不能改,也改不了。即墨(mi)也一樣,普通話也讀作‘即密’。這不是土,是原本如此!你把它讀成‘即默’不是先進,說白了是無知,缺這點知識,說深一點是不尊重歷史,不尊重即墨人民!”一席話說得老李只有招架之功,忙用“別扣帽子,查后再講”來遮擋。
我對此很感興趣。為了不再“無知”,我真找字典查了起來。《辭海》《辭源》都沒查到,《康熙字典》“墨”有
mi的讀音,但并沒注明即墨的“墨”讀此音。于是打開電腦,網上求證。好一番搜索,還真找到了。朱學淵先生的《古代中原漢語中的北方諸侯語言成分———從春秋時代齊魯地區人名和地名得到的啟示》一文中提到,即墨“應該讀作即密”。王先生之說不謬。我突然想到,王先生的話應該對大家講一下,尤其是要讓電臺和電視臺的主持和播音員們聽一聽,別再把正確當土氣把無知當先進了,還即墨以正確的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