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妮可•基德曼參評奧斯卡的那部影片,在中國有兩個譯名,一個叫作《改編劇本》,一個叫作《戲夢人生》。我覺得不管是哪個譯名,都與吳若甫目前的處境非常相近,在經(jīng)歷了一個23小時的劫難后,吳若甫目前已成為一個搶手的人物,在影視的“編劇時代”,好題材成為最稀缺的資源,而經(jīng)過大劫難后的“大忽悠”,這個故事已經(jīng)路人皆知,符合一切“未播先火”的條件,這個即將誕生的“23小時”,已經(jīng)省了許多彎路,真奔火爆而去。
如果排一個娛樂圈倒霉蛋的“福布斯榜”,我相信吳若甫應(yīng)該會是榜首人物的重要人選,如果真有這么一個榜,在介紹重量級人物時,一定會這么寫:吳若甫,男,42歲,拍《牽手》劇一部,被莫名痛打二次,遭慣犯綁架一次。但趕在這個倒霉榜出臺之前,吳若甫已經(jīng)有了否極泰來的傾向,這部未亮相的《23小時》,會成為吳若甫演藝生涯中重要的“拐點”。
拐點的含義有很多,如果“23小時”里的吳若甫被塑造成《24小時》里聯(lián)邦探員的形象,“拐點”的拐就與本山大叔賣的“拐”有點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