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島城的售樓現場,細心的購房者會發現,隨著樣板間逐漸減少,制作精美的樓盤模型卻越來越多。通過調查發現,這些精美樓盤模型,大都出自于目前活躍在島城的十幾家模型制作公司之手,他們占據著一年五六百萬元市場份額的絕大部分。
據了解,目前活躍在島城市場上的專業化模型制作公司既有“本土派”也有“南方幫”。業內人士介紹說,島城的樓盤模型興起于1993年左右,不過那時多為手工作坊式,材料也主要是采用卡紙及塑料泡沫,制作主要以手工為主。近年來,隨著外地特別是廣州、深圳等地的影響,樓盤模型的制作材料也多采用
A
BS工程塑料,上色調漆也逐漸采用了電腦調漆等工藝。同時,聲、光、電也越來越多地被有創意地運用著,一些被電磁控制的小汽車甚至可以穿梭在小區的“道路”上。
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趨勢便是樓盤模型的制作比例越來越大,從以前的1:300、1:200逐漸發展到現在的1:100甚至是1:50,體量越來越大,制作越來越逼真精美。撰稿張鑫
就像許多手工行業一樣,雖然目前的技術工藝越來越高科技化。但是,這個行業內部還是保留著許多“技術秘密”。
一位知情人如此介紹說,“在這個行業中,很難有人會成為‘全才’,負責采購的只能是精通采購,負責制作的只能明白制作。在一家公司,成為‘全才’的往往只有老板自己。”很多制作車間不但是禁止“外人”參觀的,同樣對內部其它工序的人員也是不允許“串崗”的,這似乎成
了一條“行規”。
許多外行人認為,制作環節似乎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然,負責采購的業務人員才是掌握著“行業秘密”最多的人。因為,由于這個行業相對封閉,一些專用的材料不但需要專業的采購途徑,更需要在采購時具有韌性與靈性。“在持續不斷地追尋供貨渠道時,有時真有點像‘私家偵探’。”一位通曉采購的“高手”如此“笑言”。
李東方的
“單飛”
李東方(右圖)是島城某知名樓盤模型公司負責人。雖然在此之前,他無論在南方還是北京都已經小有名氣了,但是,那始終是在給別人打工。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東方決定“獨創天下”。青島成了他的第一站,翻電話黃頁,上門推銷,幾百次的失望之后,終于一家東海路上的樓盤內擺上了他的模型。盡管在三年后,李東方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次的合同總額是21600元。
“我堅信‘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在原來公司能掌握了關鍵的行業知識,主要是因為我在各個環節上都肯干,盡量替老板著想。”李東方憨憨地接著說,“時間一長老板也沒虧待我,主動讓我掌握了核心機密,并在后來主動鼓勵我創業。因此,我堅信對客戶負責,就是對自己的生意負責”。
職業標記:
細心周到
每一個行業總會有一些“職業標記”讓行外人印象深刻,模型制作這個行業也不會例外。與五環模型公司的趙光明經理第一次通電話時,他說:“采訪能否安排在兩天以后,因為這幾天感冒得特別厲害,自己難受不說,特別擔心把感冒傳染給別人。”其實,通過多日采訪發現,細心與周到似乎是這個行業的“職業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