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要精挑少選寒假在慢慢地“消融”,在寒假里一直熱銷的教輔書因開學的臨近更火了起來。昨天是星期天,上午書城剛一開門,就迎來了大批中小學學生及其家長們。到十時許,中小學教輔書專柜前已是人頭攢動。
教輔書:亂花迷人眼
“我都挑花眼了,轉來轉去也不知該買哪一本。”帶著女兒來買書的徐女士說。且不說這些書的包裝精致,宣傳也是極具誘惑力,有的打名校牌,如“海淀、黃岡、啟東尖子生題”、“北京四中全真模擬試卷”;有的走極端,如“極品作文”、“輕巧奪冠”;有的則玩概念,如“高考通鑒”、“2004高考紅皮書”。
家長:為孩子代勞
朱先生給在66中上學的兒子“包辦”了5本書,“兒子去他姥姥那里了,我來看著給他先買幾本,不好用再說。”“現在就一個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呀’,再說現在誰還在乎這點錢。”市北區的劉先生給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買了4本書,記者問“孩子都能消化嗎,”劉先生說“主要是我做,了解一下他現階段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教給他,我成家教了。”
學生:做不了挑著做
在57中上初一的一女生買了3本隨堂練習和一本詞典,“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壓歲錢嘛,父母喜歡讓我們買書。有時買的多了都做不了,就挑著做,”“我們同學們基本都買這套書,有些題老師也集體講解。”即墨28中的一女孩也來買書,“能做三分之一吧,一般做不完。”
專家:精挑少選
青島市語文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牛錫亭老師談了自己對買教輔書的幾點看法。
首先,要做到精而少。其實在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和初中,學校給學生訂的教輔書已經夠用的了,一些真的感覺“吃不飽”的學生可以適量買幾本。買的時候不要盲目迷信什么全國各地的“名師”編寫的“題海”,也不要盲目追求海淀、黃岡各種復習資料、測試卷,因為各個地區發展情況不一樣,題型結構、知識要求等就會存在差異。青島市普通教育教研室根據青島的實際教學情況編寫的《新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索》就很適合青島的學生使用,緊扣課程標準編寫,有些做法在全國都很超前,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就足夠了。
其次,購買大量的同步導學練習冊、高考總復習考點過關測試題、模擬試題,不利用就會造成浪費,要完成就得天天練,這樣又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另外,根據市教委的規定,教育行政部門不能以任何形式強迫或組織學生訂購、購買一切形式的教輔材料。鞏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