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官方網站的顯著位置貼出了一則通稿:《警惕借預收貨款名義進行的變相融資》。
外匯局所披露的是2003年進行長達半年的結、售匯大檢查的一個側面。而大檢查的背后,一份數千字的檢查報告,揭開了數百億外匯收支異常變動和違規操作的內幕。各種各樣的海外資本,正借助外債、企業投資乃至個人渠道等各種方式,繞開中國的資本管制壁壘潛入內地。這已經引起了外匯局的高度警惕。
針對檢查的情況,一位外匯局人士坦言,目前,外債和資本金結匯在外匯局審批幾乎沒有障礙,已成為大筆資金流入境內并迅速轉換成人民幣的一條便捷通道,它極易演化成熱錢涌入及流出的一條通道。其中,房地產投資就是它們在國內棲身的渠道之一。
對此,研究人士建議,監管層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政策。例如建立全國個人收結匯聯網監測系統,并實行個人外匯收入年度限額結匯制,將其納入反洗錢工作框架,出臺有關居民個人定居國外后境內資產轉移的購匯政策,在貿易進口核銷監管系統中引入“一年內強制售付匯”的概念,增強對延期付匯的監管能力。杜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