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猴鬧新春,歡樂祥和多,可是高興歸高興,柴米油鹽也出錯,這不,大過年的家里的熱水器壞了,急急忙忙找來維修電話打過去,答復說因為維修人員回家過年,暫時不能給予修理,原來的承諾只能表示歉意;無獨有偶,剛剛經歷了一場瑞雪,愛車臟了,再說也要干干凈凈過大年,洗車場排起了長隊,好不容易洗好了車,拿出此前買的優惠洗車卡付費,卻被告知這個日子洗車不用卡,而且價格翻了一番,赫然收費20元,小老板喜滋滋地說:“等到年三十,還要30元呢!”……
歡樂的節日何以摻雜進這多不和諧音符?是我本孤陋寡聞,不知市場經濟的彈性和調節;還是店家老板們精明算計,瞅準機會磨刀霍霍?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市場經濟更是陽光經濟,越來越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真誠真心,取信于民;而節日經濟也不是漲價經濟,更不是隨便經濟,老板的嘴就是經濟杠桿,我說漲價就漲價,愿意上門就上門,這個時節不愁掙錢。更應該放眼長遠想一想平時留住客人的不容易,不找準機會和消費者聯絡感情,又怎能在雨后春筍般的市場中給消費者留下印象,站穩腳跟,如今卻反其道而行之,怎么也讓人感覺有趁節撈一把的投機主義。感覺不好,心里嘀咕,這樣的生意是不是有難以長遠之嫌呢?在此,對于這些日常服務行業,是不是也應該向眾多的商場學習?打折降價,惠利于民,否則,跟著春節的價格跑,強行蹭上了車,“好過的年難過的日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到那時再想收拾“舊市場”,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艱辛。
如果說節日是一首歡樂祥和充滿喜氣的拜年歌曲,那么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要努力成為這首歌中和諧優美的音符。姜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