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鞍山路小學組織了一次名為“壓歲錢怎么花”的小課題研究。結果發現,孩子和家長在壓歲錢的支配權上的爭執越來越激烈。
壓歲錢,作為長輩在過年時給孩子的禮物是我國的傳統習俗。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數額越來越大,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上千元。鞍山路小學在600余名學生中進行了抽樣調查后,發現今年所收的壓歲錢比往年有所增加,平均每人的壓歲錢為850元,最高的達到2000元左右,即使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學生也收到了300元。壓歲錢數目的看漲使其科學管理和使用的問題引人關注。
孩子:自己的錢自己管
收到的壓歲錢,大多孩子希望自己保管。孩子們表示,父母要求他們把壓歲錢如數上交代為保管,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反之,如果家長將支配和保管的權利同時下放給他們,讓他們自主選擇保管的形式,會在很大程度上給他們培養信任和自控能力的空間。
通過采訪也發現,差不多所有孩子對壓歲錢的支出都有著正確的認識,知道壓歲錢是家長辛勤工作的回報,是用來表達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關愛和期望,不能胡亂花銷,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因此,許多孩子表示,即使家長把壓歲錢的使用權給自己,他們也會用其中的一部分交納學雜費、購買學習用品;剩下的部分積攢起來。并且,鞍山路小學的調查中也發現有28%的孩子將每年的壓歲錢全部積攢起來,將來用來支付大學學習的費用。
家長:代為保管最妥當
目前更多家長采取“中庸之道”,把壓歲錢的一小部分交給孩子自由支配,少則二三十元,多則上百元,并且孩子在使用這一小部分壓歲錢時也得履行家長的附帶條件,而壓歲錢的大部分則由家長代為保管。
在機關工作的白女士認為,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對弱,而且他們現在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供給,如果把壓歲錢全部交由孩子自己保管,擔心會滋生一些不良習慣。
當然許多家長也意識到壓歲錢應該進行改革,一是壓歲錢送來送去都是自己家的錢,二是壓歲錢能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助長虛榮。但是大多數家長對于壓歲錢交由學生保管一事還是采取謹慎態度。
教育界人士認為,壓歲錢使用和管理趨于“民主”,折射出孩子價值觀、人生觀及理財能力日漸成熟。家長應該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相關能力,讓壓歲錢得以物盡其用。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