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每天上午前兩節課,青島經濟職業學校377名高三學生都會走出各自的教室,到自己所屬層次的教學班去上英語或數學課。這種“走班制”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島城職業學校中尚屬首創。
由于客觀因素,職業學校學生個體差異更大,學生學習需求也更多樣化,根據這一實際,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決定對2001級學生數學、英語兩學科實施“走班制”分層次教學,即年級內數學、英語兩學科按教學要求不同,分別從高到低,設置
A、 B、
C三種不同層次的教學班,上課時打破學生原所在班級界限,走班上課。鑒于師資原因,學校將學生分成兩個單元,每天上午前兩節課統一安排為英語或數學課,兩個單元數學、英語兩科交互進行,每單元學生分為
A、 B、 C三個層次。 A層次班學生數一般控制在50人左右, B層次班40人左右,
C層次班30人以下。因
C層次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實行小班化教學,便于教師組織管理教學和輔導。學校以期初學生學習成績為主要依據,以學生非智力情況、可發展性等背景材料為參考因素,綜合考慮任課教師、班主任、學生本人意見后確定學生分層名單,各層次實行動態管理,每學期調整一次,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可升一層次或降一層次,保證學生在一個適合自己的層面上學習。
為將“走班制”落到實處,青島經濟職業學校詳細制定了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A層次教學目標為除熟練掌握國家統一大綱中必學部分外,還須增加選學部分,適當增加深度,使教學與學生將來參加高職升學考試接軌;
B層要求掌握國家大綱中必學部分,適應將來參加全市統一會考的要求;
C層目標只要求掌握國家大綱中最基本部分和專業學習中必需的知識和能力。另外,在學法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方面,
A層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精神,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B層和
C層強調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其中
C層還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由于把教學目標定在每一個學生“最近發展區”,使好學生由原來“吃不飽”到需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中間層次學生需往上靠一靠,才能體驗成功;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受到關注,嘗試成功喜悅,有利于擺脫厭學困境。
評價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難點,為此青島經濟職業學校建立了一套分層考核評價制度。學校首先改革了考試方法,構建多種形式結合,重在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實行開卷和閉卷相結合,口試、筆試、面試相結合,知識測試和能力測試相結合,卷面考試與作業檢查相結合,顯性考試與隱性考試相結合等形成性綜合評價方法。考核成績一般由平時成績、口試成績、筆試成績、學科特長附加分等部分組成。其次,學校改革了考試內容,扭轉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和學生為應付考試背筆記、背課本傾向,而是根據學科特點和
A、 B、
C層次不同的教學要求,分層命題測試。同時,學校還改革評價標準,將分層次評價融入學分制試點中,各層次期末總評成績合格,但所得學分不同。為激勵學生奮發向上,配合分層次教學,學校除設綜合獎學金外,還設單項進步獎,包括學習獎、禮儀獎、實習獎、實踐活動獎等,獎學金受獎面達在校生數的20%。
“走班制”在教學中形成一種促使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遞進”機制,使學生思想感情處于激發狀態,調動了各層次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各層次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剛剛結束的數學、英語兩學科的畢業會考中,實行“走班制”的高三學生數學
A、 B、 C三個層次的合格率達100%,英語 A、 B層次的合格率為100%,
C層次合格率為92%,名列全市職業學校的前茅。(劉淼李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