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李斌)去年一年傾力研究“地區現代化”的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30日在此間宣布,我國地區現代化水平不平衡,其中,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成為我國現代化水平比較高的三大“高地”。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說:“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目前地區差距非常顯著。課題組的研究,對于地區政府和學術界研究制定地區現代化戰略,是有參考意義的。”
地區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在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后,課題組專家將我國各地區劃分為“三大片、八大區”:北方片、南方片、西部片,北方片包括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華北沿海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黃河中游地區(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南方片包括華東沿海地區(上海、江蘇、浙江)、華南沿海地區(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港澳臺)、長江中游地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部片包括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和西北地區(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在我國大陸內地八大區域中,華北沿海和華東沿海已經成為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是現代化水平比較低的地區。”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說,總體而言,我國大陸內地北方片和南方片現代化水平大體相當,東部現代化水平高于西部。
課題組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已經完成以工業化、城市化為主要特點的第一次現代化,香港和澳門已經進入以知識化、信息化為主要特點的第二次現代化。
2002年,在評價第一次現代化的10個指標中,北京、天津和上海有9個達標。如果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和臺灣不參加排名,則2002年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排在前十位的地區分別為浙江、遼寧、江蘇、黑龍江、廣東、湖北、吉林、陜西、重慶和福建。
據悉,為建立地區現代化理論體系,較為科學地評價地區現代化進程,課題組參考了4個大型數據集,并制作了約180幅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