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以來,10個亞洲國家和地區先后出現了禽流感疫情。盡管疫情仍在發展中,但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的人類已把探索的觸角伸入禽流感病原體的基因,明確了今后需要加強研究的具體方向。防疫抗病工作正在亞洲有關國家和地區有效展開。
認識 H5N1型病毒是元兇
隨著疫情的發展,禽流感相關情況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專家多次指出,禽流感病毒具有天然載體———野鴨等水棲候鳥,但發病的并不是這些候鳥,而是雞、鴨、鵝等家禽。帶有禽流感病毒的禽鳥羽毛、排泄物、分泌物、飼料、運輸工具均可能傳播這種流感。
1997年在中國香港地區和去年12月以來在韓國、越南、日本、泰國、中國內地等出現的家禽禽流感均由
H5N1型病毒引發。這種病毒能在受感染禽類的排泄物中、水里和紙巾上長期存活,在零攝氏度以下的水中可生存30多天,但在60攝氏度的環境下約5分鐘就會死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吃烹飪熟的家禽肉和蛋不會感染禽流感。
檢測致命病毒在病雞體內
從微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呼吸道上皮細胞不易與禽流感病毒結合,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必須具有特定的基因片段。因此,禽流感病毒本應該不易感染人類。但從進化角度看,人類流感在歷史上與原先在動物中傳播的流感病毒有關。迄今在越南、泰國已有少數人感染
H5N1型禽流感病毒并死亡。檢測顯示,最近感染或死于這種病毒的絕大部分患者生活在禽流感疫區,其所攜
H5N1型病毒大多可在病雞體內找到。
治療至今仍沒有特效藥
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一大特點是它能夠吸收和重組其它病毒的遺傳物質,迅速變異。由于病毒 D
NA的堿基對序列不同,韓國的禽流感病毒并未感染人類,而能使人發病的越南禽流感病毒和以往的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差別很大。依據在香港獲得的
H5N1型禽流感病毒,專家已研制出原型疫苗,并通過了基因穩定性和抗原有效性檢測。但是,至今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禽和人所患的禽流感。
懸疑1
通過什么方式跨物種傳播?
盡管人類對禽流感的認識在逐漸加深,但仍有一些懸疑沒有明確答案。
在近來暴發的疫情中,禽流感病毒是通過什么方式跨物種傳播的呢?在日本唯一發生禽流感疫情的山口縣阿東町養雞場曾一直采取嚴格的消毒措施,專家認為通過人員往來傳染禽流感的可能性不大。日本和出現禽流感的其他國家、地區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當地疫情是由候鳥引起的。醫學家迄今仍未能確認禽流感病毒向人類傳播的具體方式,未能找到高致病性的
H5N1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在人際傳染的證據。
懸疑2
病毒基因會變異嗎?
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會發生令人擔憂的變異嗎?世界衛生組織和日本的專家在不同場合表示,當發生下列三種假設之一時,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發生難以預見的變異,轉變成新病毒:
H5N1型禽流感病毒與致病性稍差的
H3N2型人類流感病毒結合;在既能感染人類病毒又能染上禽類病毒的豬體內,人和禽的流感病毒的基因相互結合;禽流感病毒在人和家禽體內生存了足夠時間。這些假設會成真嗎?目前尚難定論。
懸疑3
疫苗效果是個問號
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使用方面也有疑問。首先,世衛組織官員披露,目前蔓延的禽流感病毒與1997年中國香港地區的禽流感病毒不一樣,因此必須重新培育疫苗,研制工作需要4至6個月。但由于
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斷變異,新研制出的疫苗效果如何也是一個問號。
12歲以下兒童
最易受到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高級官員和泰國衛生部認為,在禽流感疫情流行的今天,應特別注意保護兒童。12歲以下的兒童最容易受到感染。
據泰國衛生部報告,目前泰國已確診3名禽流感患者,均為兒童,其中兩名6歲兒童已死亡;另有11名疑似患者,其中5名為兒童、6名為成人,6名成人都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