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七天長假,人們大多探親訪友、交流溝通、娛樂休閑。不過,對于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而言,這倒未必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許多人并不是很適應清閑的生活,尤其是上班族,如果他們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反應。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節日心理失調癥”。
對于這種“春節心理病”,人們應該學會進行積極地自我調適,盡量松弛自己平時那種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真正給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個假。
三類人應調適心態
老人:應注意休息,兒女要多關愛。專家建議,老年人要在兒女們上班前盡快調整到平日的作息時間,如果入睡困難,可適當服用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恢復因節日中斷的晨練、戶外散步等活動;要調整心態,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和平日里的老伙伴聚聚、聊聊。兒女要常常給父母打電話。
上班族:上班族須盡快停止各種應酬,抓緊時間自我調節,補充睡眠,合理飲食,也可以想想今后的工作安排和今年自己的工作目標。
孩子:應及時收心,休閑讀書相結合。專家建議,家長應幫助孩子制定包括休閑和學習在內完整的節日計劃,內容要豐富健康,做到適可而止。孩子們應該考慮寒假作業是否完成,心中要有下學期的學習目標了。家長要幫助孩子恢復正常的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飲食,讓他們讀些課外書,帶孩子去趟書店。趙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