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局了解到,2003年,我市民營經濟呈現出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據統計,目前全市個體工商戶達20.7萬戶,私營企業5.03萬戶,注冊資本(金)582億元,從業人員84萬人。總體來看,我市民營經濟發展主要呈現出七大特點。
投資領域明顯拓寬。由于大幅度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清理、削減了行政審批手續,實行公平競爭的“一視同仁”政策,極大地調動了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去年全市新注冊個體工商戶55002戶,私營企業11950戶,新增注冊資本(金)125億元,同比增長55%。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全市非公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40.3億元,增長93.2%,其中個體私營單位投資增幅高達109.5%。除傳統的商貿、餐飲等流通服務業外,許多民營企業開始涉足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計算機及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以及市政、公用事業、教育、衛生等領域。
企業規模明顯擴大。去年,全市民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由前年的88.8萬元上升到109.8萬元;全年新登記注冊和變更增資達到千萬元以上的企業499戶,累計1016戶,其中注冊資本過億元的13戶;新登記民營企業集團58戶,累計達到135戶。全市年營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民營企業已經超過50戶。
民營科技企業異軍突起。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已達1527戶,并成為我市軟件行業的生力軍。據科技主管部門對全市458家民營科技企業的調查,其全部產值達到了219.8億元,技工貿總收入208.6億元,承擔的科技計劃項目約占全市的50%。
外貿出口勢頭迅猛。隨著外貿準入門檻的降低,民營企業對產品出口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去年我市新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達到897戶,占同期全市總數的81.6%,累計達1202戶。另據調查,在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中,40%左右的企業有出口實績,預計年出口額接近10億美元,增幅在60%以上。
拉動消費功不可沒。目前,全市從事第三產業的民營企業有29355戶,個體工商戶182590戶,從業人員51.16萬人,分別占總數的58.34%、88.33%和60.85%。在經受去年上半年非典嚴峻考驗以后,民營流通企業迅速從低谷中走出。去年,全市民營流通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89億元,占全市總量的56%。
成為再就業的重要渠道。在民營經濟全面發展的同時,全市各級政府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及時減免相關費用,引導民營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據統計,2003年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就為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免收登記、管理類費用229萬元;全市民營經濟新增從業人員19.6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9萬人。
社會貢獻大幅度提高。2003年,全市民營經濟完成總產值572億元,營業(銷售)收入7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21.6%;完成稅收25.5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預計實現增加值超過500億元,占全市
G DP的比重接近30%,比上年提高3個多百分點。
市個私局有關負責人認為,我市民營經濟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既歸因于我市經濟發展環境和社會環境日益優化,也歸因于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逐漸擺脫了小富即安的思想,確立了創百年基業的長遠目標。可以預計,在新的一年里,我市民營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劉錕鋒楊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