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20日至22日在河南省看望慰問干部群眾,同河南人民共度新春佳節。溫家寶總理在春節慰問期間滿含深情地說:一定不能忘了生活困難的群眾。身為一國總理,工作可謂日理萬機,但再忙,我們的總理也沒有忘記群眾,其“親民性”由此可見一斑。
透過拜年看作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怎樣拜年,給誰拜年常常能折射一個人過年的價值取向。有些人拜年時專門盯著位高權重者,他們把拜年當成了聯絡感情的紐帶和橋梁,想方設法與領導“套近乎”,致使出現了人在位時拜年者門庭若市,卸任后“庭前車少人馬稀”的怪現象。這樣的拜年者對那些被拜者來講應該引起警惕。這種庸俗不堪的拜年,與其說是拜年,倒不如說是“經營關系”更為恰當。
向誰拜年,直接體現了當今官場中人的官德,向群眾拜年,說明了這個人心里裝著群眾,是“情為民所系”的集中體現,這樣的拜年與我們黨所倡導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相吻合,而專門給領導拜年則是一種獻媚邀寵的市儈之舉,與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相左。當然,在下并不反對給領導拜年,只是當這種拜年被蒙上一層功利色彩的時候,當只給領導拜年不給群眾拜年的時候,這樣的拜年就應該警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一個人心里有沒有群眾不是看他說得怎樣,而是看他做得怎樣。一個人心里真正裝著群眾,那他就會時刻把群眾疾苦放在心上,而若心里沒有群眾,到了關鍵時刻他就會把群眾擱置一邊,這樣的官人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戴嗎?“情為民所系”應當體現于每一個細小的細節中,像我們的溫家寶總理那樣,置個人小家團圓于不顧,風塵仆仆地到群眾中拜年,與人民群眾進行心貼心的交流,這樣的“示范效應”能不拉近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嗎?惟愿我們的領導干部都能像溫總理那樣,年關的時候多到群眾中走走轉轉,群眾需要的“送溫暖”不僅僅是些物質上的幫助,他們更渴求精神的“送溫暖”。
(李紅軍) |